主持人:开磷坚持生产、推广本色二铵已有多年,请谈一谈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下一步企业又将如何联合经销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徐魁:在是否拒绝肥料染色的问题上,市场上争论很大,因为很多消费者对肥料颜色的认知较浅,甚至根据所染颜色辨别质量,盲目跟风。但是开磷集团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染色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新增了土壤负担。因此,为推广本色二铵产品,开磷集团从品牌、技术、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切实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落实到确保产品安全行动上。虽然短期来讲,拒绝肥料染色不能实现明显收益,但是从长远、绿色、安全、环保的角度来讲,染色产品最终是要退出历史舞台。开磷集团有信心和决心,不遗余力地拒绝肥料染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市场也已经有了良性互动,我们也将会一直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和政府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实现肥料行业的绿色发展。
主持人:开磷在拒绝肥料染色这一行动中并不孤单,还有司尔特等企业与之同行。司尔特这几年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罗勇军:土壤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从中央到地方,绿色发展的理念都一直被倡导,尤其是我们的农资行业,更应该紧跟整个时代的发展步伐。守护土壤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司尔特作为一家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同时也是兼负着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倡导肥料本色、原色。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肥料染色,不仅对土壤、食品没有一点点好处,还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虽然利润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农资企业,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是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司尔特倡导本色肥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拒绝肥料染色。
同时在守护土壤安全,保护环境方面,司尔特也做了很多努力。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领军者,早在2011年4月,司尔特便与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在生产上和源头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老百姓手中。
主持人:请您结合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的成立,谈一下您对我们活动的感想?
杨帆:古人云: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耕地质量保护是全社会、全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这种保护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数量上,坚守18.65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另一方面是质量上,质量的底线不能突破,建设高标准的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的保护区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5月2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并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调查、建设、评价及保护。
这次活动提到“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市场对肥料颜色的认知还需要各方面加大力度推广和宣传,培养消费者正确的用肥理念,肥料技术的创新,不应过度花费在肥料染色上。同时,我们的活动刚刚启动,如果想要收到成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和付出努力。但是我相信这种努力不会白费的,一定会有成果。
主持人:在中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守护土壤安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责任。请您介绍一下钾肥行业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陈国福:首先,由七个单位联合发起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的倡议活动,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是积极参与和十分支持的。在2000年以前,我国的钾肥产量非常少,仅有的200多万吨主产自盐湖。但消费者受常年进口加拿大红钾的影响,并不认可青海白钾,甚至出现了一些复合肥厂家中增加砖粉闹剧。行业和企业做了很多的宣传和试验示范,才让消费者意识到钾肥主要是氧化钾的含量在起作用,而不是红色的钾肥起作用。因此青海钾的销量打开了,产量也在提高。现在我国在钾肥行业不存在染色的问题。
同时我国的钾肥行业也在国家高度的重视下,迅速发展。2016年国内整个钾肥行业的产能接近1000多万吨。虽然总量增加,但我们国家的钾资源量总体表现仍然不足,只能满足我国农业和工业钾需求的50%-60%,还有部分需求依赖进口。尤其是近两年,世界钾产能过剩,钾肥价格下滑,这对国内钾肥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国内钾肥行业面临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进口钾肥数量进行一个较为合理的预判,同时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主持人:从立法的角度,请您对正在进行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做一个介绍?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有关人员:无论是企业、行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为守护土壤安全、提高土壤质量做努力。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不仅如此,更是将其落到了实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就已经纳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的项目,同时也是由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提出的立法项目。
通过对多方的意见征集、汇总和梳理,目前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草案已经修改的比较成熟。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其纳入了2017年的立法计划,6月份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立法中,我们加大了对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和预防,完善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标准,同时推荐鼓励良好的农业耕作方式,使用有机的、无害的肥料,控制肥料的总量等。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立法工作中,尤其在网上公开的征求意见时,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