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产顶进”,开辟高原农资市场新蓝海

□ 《中国农资》记者 魏 萌

悬浮式育苗棚。
祥云县润禾农业有限公司大棚蔬菜种植与育苗基地。

    近来,由于粮价持续低迷,农民用肥积极性普遍不高,大田作物区的农资市场“哀鸿遍野”。然而,在云南省的一些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区,却出现农资销售“风景这边独好”的情形。特色经济作物的价值高,规模种植收益好,农民舍得在用肥用药方面加大投入,因此当地的农资市场一度是进口高端肥的天下。伴随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及农业生产成本升高的压力,种植户与农资经销商均对物美价廉的国产高端肥充满期待。在此背景下,后来居上的国产高端肥纷纷通过“以产顶进”挺进高原,开辟农资市场的新蓝海。

    从国产情怀

    到国产品质

    近日,记者就高原经济作物的农资供需情况,采访了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的几位种植及农资流通企业负责人。祥云县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业庄园、农产品加工为平台抓手,以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应用为动力,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培育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初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据祥云县副县长查金鹏介绍,目前,祥云全县烤烟种植面积在9万亩左右、桑园面积达9.6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水果种植基地建成面积5.5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近几年,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1.35万亩,建成省级农业庄园2个、州级农业庄园7个。2016年,祥云县完成生产总值124.9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4.03亿元,被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祥云县龙之源蔬菜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加文在祥云县做了十几年的蔬菜生意,从最初的收购、加工、销售到如今的全产业链经营,对蔬菜种植与流通市场的把握早已炉火纯青。

    单加文介绍说,龙之源目前拥有1200亩的芦笋种植区,由于用肥得当,管理科学,出产的芦笋肉质鲜嫩,笋尖紧致,堪称芦笋中的上品。他告诉记者:“云南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品种多,用肥量也非常可观。为了保障作物的优良品质,在之前的种植中一直使用进口肥料,因为过去国产高端肥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田间施用后,作物要么长势不好,要么提前或推迟了采收期,对全局的生产安排和销售价格造成了不良影响。”单加文表示,近几年农资与农产品市场均波动较大,使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风险增加。企业和散户在选择肥料时都比以往更加谨慎,对于国产高端优质肥逐渐抬头的现象,大家虽然都表示支持,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人还是会优先选用表现稳定的进口肥料。

    祥云县恒信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淑红是单加文的老朋友,他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单总是一个充满国产情怀的人,本地的许多种植户与他一样,也希望能用上质优价廉的国产高端肥料。但对于国产货普遍质次价低的固有印象,使人们很难客观地认识国产肥与进口肥的实际差距,宁可多花钱去买进口,也不愿冒风险去尝试新品种。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国产的许多复合肥、新型肥料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同等级的进口肥料。”

    在潘淑红的推荐下,单加文将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钛能硝基复合肥与正在使用的进口肥料做了试验对比,在用肥情况、田间管理、种植品种、数量及时间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国产肥的质量、作物的产量、投入产出比均优于进口肥,且每亩可节省成本1000多元,减肥增效的作用非常明显。单加文从对比中将对国产高端肥的情怀呼唤上升到质量认可,成为国产高端复合肥的一名忠实拥趸。

    替代之路漫漫

    国产仍需努力

    在国内化肥产能严重过剩、肥价跌跌不休的同时,我国年进口高端复合肥的数量却在百万吨左右的数量级上稳中有增。对此,潘淑红表示,国产肥近年来虽凭借价格优势收复了一些高端复合肥失地,但总体而言,国产肥替代进口肥的进程仍显得长路漫漫。相对于国产肥上规模、拼价格、炒概念的传统,进口肥在技术积累、口碑信誉、营销模式、土肥和谐理念等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优势。

    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寿表示,为了追求蔬菜品质,泰兴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元购入有机肥、进口土壤调理剂来改良土壤,并采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蔬菜种植。他对记者感慨说:“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肥料的水溶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过去,我们也尝试过使用国产水溶肥,但因为技术不达标,经常导致喷灌、滴灌设备堵塞,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肥料。直到后来试用了金钛能硝基复合肥,才发现这种肥料溶解快、吸收快、见效快、肥效长,用起来很方便,做底肥、喷施、滴灌都可以,也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是替代进口肥的好选择”。祥云润禾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均也表示,早在2014年,润禾就从恒信农资公司购买三宁金钛能复合肥种菜,最开始看中的是恒信农资在当地的良好信誉,后来发现这款肥料不仅质量好,而且每亩蔬菜比使用进口肥料能节省40元,以1年种植6茬计算,600多亩大棚蔬菜一年可以节省14万多元的肥料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在传统肥料市场增量乏力、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的形势下,国内农资企业开展“以产顶进”活动,抢占经济作物产区农资市场滩头堡是大势所趋。潘淑红指出,经济作物的价值虽高,但农资投入的成本也高,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进口肥价高、畅销,但利润却逐年摊薄,加上农民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想要找到一个稳定增长的点并不容易。国内农资企业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端肥料的规模与标准化生产,坚持通过试验田向种植者展示肥效,提供精准细致的农化服务,完成传统农资流通商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就一定能够在“以产顶进”的新蓝海中开疆拓土,成功逆袭。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