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 生 纪 事
见字如面 别来无恙

□ 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王 丽

    很多偶然的结果,是会成就一份惊喜。譬如这次,我是在腾讯视频里偶然翻到《见字如面》的,一看名字就觉得入心,不由点击着进来,就像无意间揭开了岁月的春帷,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读信的形式得以真实的呈现,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聚散离合、惦念嘱托,以及生生不灭的家国情怀,穿过秦朝的烽烟,走过繁盛的唐代,涉过纷乱的民国……依然生动与温暖,厚重与蕴藉。

    觉得《见字如面》是综艺节目里的文化盛宴,与《朗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每打开一封书信,如同翻开一段历史,开启一道心扉,唤回一份回忆。

    这些并不寻常的信件,通过明星们的精彩演绎,叫人更为记忆深刻。特别喜欢归亚蕾女士读信时的语气,不疾不徐,有种沉静的和婉气质,如话家常般亲切。在第九期里,她娓娓道来了顾若璞的治家之道,“离则思合,合则思离,离中有合,合中有离”,这位明末清初女子对世事的洞察与练达,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陈觉与赵云霄两位烈士的绝笔信在徐涛与蒋勤勤的朗读里让人动容,他们用舍生取义为后来人点亮了心中的信仰,那种慷慨赴难的从容及骨肉别离的不舍,令观众与读者都眼含泪光;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一声“广平兄”,顿时瓦解了我心目中诸如卿卿我我的内容,王耀庆读出了一种无奈与玩世不恭的味道。只是手势频多,有几处语气与内容不相契合,有点拿捏不准的迟疑。想来若是鲁迅自读,或许会是更为沉稳与抑扬顿挫吧!

    连看了几期《见字如面》,让我思绪万千。对于书信,我有种莫名的钟爱。那牛皮纸的信封,沉淀着一份凝重;那素白的信笺,静候着一段光阴;而书信内容,则是写信人之间心灵的回响与对话。有时思忖,书信的魅力应是从诗词里流淌出来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首《草原之夜》,也倾情唱出了通信的紧要——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想起我第一次写信是在30年前,为前邻的妗子代笔,那时她儿子还在军中。大抵的内容是家里一切安好,嘱他在部队好好干,争取转个志愿兵。当时尽管我用了足够大的字体,也不过只写了一张信纸。看着单薄的一张纸,我期待妗子再追加点别的,犹如担心作文不够字数般忐忑。但妗子让我念了一遍,便确认了内容的完整,“这样就行,不让他挂挂家里就好”。如此一句话,让我听懂了一个母亲的心思。

    1994年,我第一次给《寿光日报》投稿,充满了期待与惴惴不安。书信的开端是毕恭毕敬的一句“编辑老师您好!”内心也是极为尊敬的,如同众多文学爱好者渴望缪斯女神垂青一样,一副仰望的姿态。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温煦的秋天,当我接到报社寄来的样报与稿费时,简直欣喜若狂。那个盛放样报的信封,被我珍藏了好久。虽然没有针对性的书信内容,那份样报与3元钱的汇款单,却给了我莫大的激励与鼓舞。以至于年过不惑,对文字依然喜欢着、依恋着、习作着。

    写的最多的书信,是代父母为当年上大学的弟弟写回信。常常,信的结尾总会有我的几句小心思。例如我用了3个月的学徒工积蓄给弟弟买了一件黑风衣,想着他着了它,脚步生风地走在南国的校园里,定然会有几分许文强般潇洒的风姿吧!想到弟弟瘦瘦的样子,想到他未改的乡音,想到他暑假时捎回家的高露洁牙膏,那是他宣传“爱牙日”活动所得的赠品,却舍不得用,连牙刷一起捎了回来。我不由放下笔,望着窗外的黑夜,眼眶潮湿。那年月,寿光没有超市。

    如今,书信作为一种通讯手段,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那留存在一笔一画间的真情流露已经渐行渐远。即便有QQ、陌陌、微信、逢年过节,当如出一辙地转发短信蜂拥而至,你是否如我,也会感念那笔墨留香的书信时代?

    即便明知当如“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般尴尬;即便明知无从邮寄,我却仍想拟一封书信写给季节,写给过往,写给未知的岁月,以及岁月里的你,并想默念一声:见字如面,别来无恙。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