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
对象:农四师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周 凯
市场分析:
今年春季农民用肥情况不佳,化肥销量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有:春季持续降雨,气温低于往年同期,延误春播的进行;农民不知道种什么作物,很多农民想把土地承包出去,所以一直在等,最后实在承包不出去才会种地,但投入明显不像以往,多施用低价肥和农家肥;近两年农民种地不挣钱,手中资金不足。
后市预测:
当地主要种植小苗、油菜、玉米等作物,春播市场磷肥销售即将结束,后期主要关注氮肥市场。当地尿素的用肥高峰期在6-8月份,当前市场没有需求,所以市场批发价格基本处于倒挂状态。预计尿素高峰期到来时,因周边很多厂家都没有开工,在开工率低的情况下,当地尿素的价格会有小幅上涨。
调查
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对象: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侯建军
市场分析:
当地农民种地资金偏紧,春耕用肥减少,原因有:连续几年,受自然灾害及农副产品收购价低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低;金融部门加强征信管理,往年的农户借新贷还老贷模式得到控制,部分农民春耕资金不能到位。此外,随着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普及,有的农户选择不施或少施底肥,等到后期随水滴灌施肥,也影响了春耕用肥量。
后市预测:
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有棉花和果树。春耕用肥已结束,棉花因实施目标价格政策,农民种地意愿较强,而果树因收购价低,农民购肥积极性差。5-7月份,当地将迎来追肥旺季,以尿素、一铵、钾肥、水溶肥为主,由于部分经销商、种植大户冬储期间有一定备肥量,目前货源又相对充足,从新疆局部区域来看,追肥期间肥价上涨可能性不大。
调查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对象:内蒙古中泰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赵清俊
市场分析:
当地种植一季庄稼,春耕即将收尾,后期需追施尿素,预计尿素需求量不会很大。往年春季用肥以复合肥为主,但今年复合肥用量减少,二铵用量大幅增加。农民用肥结构的改变主要是因为粮食降价,很多农民不知道要种什么作物。从销量上看,今年销售正规大厂家肥料的经销商销量较往年大幅降低,主要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所以多选择低价肥。
后市预测:
今年冬储价比春季销售价涨幅空间太大,以二铵为例,冬储到站价2100-2200元/吨,春季到站价2600元/吨,冬储的经销商有价格优势,在假货横行形势下,值得按照现行进货价甩货,因为这样仍有400-500元/吨利润,比较合适。而市场有限,后期拿货的经销商出手很困难。此外,今年假肥料在呼和浩特及周边覆盖率达到70%,如果监管继续不力,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会继续抑制当地肥价上涨。
记 者 点 评
本周,记者对新疆、内蒙古地区的尿素、复合肥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两地春耕基本结束,受农产品价低影响,两地农民种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有新疆地区由于国家针对新疆连续三年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棉花种植户的收入相对还算可以,今年国家又进一步明确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棉花种植意愿好于其他作物。然而,整体上来讲,因新疆地区农民多数依靠贷款种地,受今年当地金融系统放贷政策缩紧,农民资金十分紧张,用肥量有所减少,今年销量较往年减少了2成左右。
内蒙古地区有经销商向记者反映,今年内蒙古地区假化肥泛滥,导致正规化肥销售遇到很大阻力。当地假化肥泛滥主要原因是当地监管部门管理不善,尤其地方旗县及乡镇的工商、农业部门管理更为不力。更有甚者,当上级部门下来抽查时,当地的农业执法部门每次都将其带往销售正规厂家化肥的经销商处,避开那些销售假化肥的经销商,这样一来,那些销售假化肥的经销商就能够逃避上级部门检查。
内蒙古地区假化肥泛滥的第二个原因是农民不懂得识别化肥含量的知识。以磷酸二铵为例,某大厂家的磷酸二铵140元/袋,而假的磷酸二铵售价在135元/袋。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假二铵标明的比例是1∶1,执行的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企业标准,甚至还标明美国产。这位经销商还反映,部分假化肥还以次充好,例如部分厂家生产的假化肥,包装袋上却印着与某些大厂家极为相似的商标,或者在文字上极为相似,而且在价格上还比大厂家化肥的进价低70-80元/吨。但农民多没有化肥专业知识,也没有施用正规化肥的意识,只因这些假化肥比正规大厂家化肥便宜3-5元/袋,所以散户农民比较青睐价格低的假化肥,但实际上他们购买假化肥并没有买到便宜。
这些现象没有得到农业执法部门的监管,对销售正规厂家化肥的经销商来讲,打击很大。很多大厂家正规化肥不仅价格低,而且还销不出去。仅复合肥这一块,销量就比往年缩减了60%。例如某品牌18-18-18含量的复合肥十分畅销,但假的复合肥的钾用AHK(黄腐酸钾)标注,所以18-18-18的含量就变成了18-18(即氮18,磷18),是没有钾18的。这种化肥卖2800-2900元/吨,而真化肥出厂价就在3200元/吨,但是农民不懂,就选择价格低的化肥,所以这类假化肥在当地十分畅销。再如,因国家倡导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厂家主推新型功能性二铵肥料。这种肥料总养分不变,是在原有二铵46%含量的基础上,添加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提高肥效及利用率。去年投放市场后,达到了减少施肥量20%、增产10%以上的效果,农民也十分认可。但因为畅销,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而普通散户就会选择这些价格低的假肥料,只有一些种植大户能算过来经济账,继续施用价格偏高的正规产品。
假化肥泛滥现象在今年特别突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农民收益下降。往年农民的收益比较可观,而今年由于粮食价低,农民收益差,所以就贪便宜选择低价肥,这就给了假化肥以可乘之机。但是农民并未意识到假化肥会造成产量和品质更差,如此恶性循环,对农资乃至整个农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