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齐鲁,万象更新。4月11日,三宁金钛能硝基复合肥取代进口第三季暨中国种植之星评选活动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资经销商以及种植大户代表1000余人云集寿光市三元朱村,共同见证了首批区域中国种植之星的冉冉升起。
“取代进口,舍我其谁”,2016年3月,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全国万亩金钛能硝基复合肥对比试验田招募活动。一年来,三宁化工的脚步走过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河北、山东等地,对比示范效果突出,彰显了国产肥的科技实力,在肥料行业和广大农民中引发强烈反响。此次活动的举行,标志着三宁化工取代进口第三季活动的大幕全面拉开。
我坚守
“大棚之父” 不忘初心
“喜看大棚排沃野,菜乡处处尽朝晖”,寿光是中国特色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三元朱村则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寿光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在致辞中回顾了寿光蔬菜大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80年代,他先后前往6个省市进行农业考察和学习,对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进行了多项重要革新。1989年底,在他的带领下,三元朱村第一代冬暖式蔬菜大棚出产的优质黄瓜正式上市,开秤每公斤20元仍供不应求。此后,这项技术又在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下,逐步传播到全国的300多个市县,为解决北方城市冬季的吃菜难题以及上千万农民的脱贫致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乐义表示,目前,寿光的耕地面积有146万亩,其中大棚面积达60余万亩。从去年开始,寿光市政府提出要在5年之内将寿光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现代化农业培育中心。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包括懂技术、会种地的专业农民。此次三宁化工评选中国种植之星,推动国产优质肥取代进口高端肥,引导农民减施增效、科学种田,实际上就是在为寿光乃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我自信
取代进口 脚步坚定
会上,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李沛表示,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三宁化工已经发展成一家集煤化工、磷化工、石油精细化工为一体的特大型化工企业,年产销各类化肥350万吨,产品除供内销之外还出口到美国、巴西、印度、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三宁化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积极研发生产适合中国土壤和作物、性价比远超进口肥料的金钛能系列硝基复合肥,一举打破进口肥料的高价垄断局面,并成功建立8000多亩对比示范田,深入引导国内农户科学种田、精准施肥,生产出大量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名特优农产品。
作为金钛能复合肥“总设计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董志强在会上表示,大棚蔬菜生产对肥料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为一些高价进口肥料对国内肥料市场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三宁化工依据国内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作物需肥的特征,采用自主生产的优质原料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学配方,研制出金钛能系列硝基复合肥产品。金钛能硝基复合肥的pH值偏中性,富含硝态氮与中微量元素,并适量添加了聚磷酸铵等物质,水溶性、缓冲性以及稳定性均表现较好。此外,肥料中特别添加的特异蛋白等活性物质,能够活化土壤养分,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增强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据董志强介绍,从2016年开始,三宁化工在用量、时期、方式、管理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对金钛能硝基复合肥与多种知名进口肥料的实际施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金钛能硝基复合肥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越了同类型进口产品的水准,而价格却比进口产品每吨便宜1000元左右。作为行业内首家叫板进口高端肥料的企业,三宁化工用事实说话,真正做到了帮助农民节本增效,绿色种植。
我代言
施良心肥 种良心菜
在活动现场,2017首批区域中国种植之星在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隆重揭晓,来自寿光本地的茄子种植能手牟建安、黄瓜种植能手李群涛、西红柿种植能手崔孟金凭借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技术,最终斩获中国种植之星(寿光站)的殊荣。据悉,参与本次中国种植之星海选的农户超过百人,他们都是大棚蔬菜的种植好手,同时也是三宁万亩金钛能对比试验田活动的受益者。在现场1000多名观众的共同见证下,获奖农户分享了自己的种植秘诀,并不约而同地举手高呼:“我是中国种植之星,我为国产高端硝基复合肥代言!”
据了解,三宁金钛能硝基复合肥取代进口第三季暨中国种植之星评选活动从寿光启程,2017年将陆续举行10余场,在评选出区域种植之星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最终评选出若干名中国种植之星。活动同期,由多家主流农资媒体发起的“以产顶进2.0大纪实记者走基层”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