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零售商:我们不会消失!

□ 春沣教育客座教授 闵加礼

    农资行业产业链中,零售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随着商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近几年,零售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些正面的、负面的言论、报道目不暇接,有些让身处零售事业的小伙伴们惊慌失措。

    土地流转加速 

    行业变革加剧

    这场特别的关注首先是由土地流转而引起的,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农村土地能否允许流转”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出台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再到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2014年1月19日, 国务院发布了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政策是一个接一个,一步步明确、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方方面面,这也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掀起了一场新的土地流转浪潮。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新型土地使用、种植者出现,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农场主等新型的组织和职位名词不断涌现。突然间,原来那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耕作的生产方式不再被人们重视,因为这些好像都和过时、不合时宜等联系在一起。而作为其附属服务的农资零售商们,开始也被人们“关注”。什么“土地流转,零售消失”等论断就风靡各大媒体终端,笔者也曾主笔参加过此类探讨。

    “互联网+”触及农业

    引发农资零售商恐慌

    2015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资行业对互联网的尝试,快销品、工业品零售终端的萧条,大家再一次高呼零售行业的大转型即将到来,一时引起农资零售商们的恐慌和躁动。

    笔者算不上是马云的“铁粉”,但是挺欣赏他说的一些话,例如“现代都市里面,很多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或者互联网巨大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是他们没有把握未来的技术,没有看未来,只看到昨天”。之前我也专门谈到从马云的“新零售看农资行业零售的转型和升级”任何一个环节是否能够存在要看两个因素:第一就是有没有新的、更好的环节替代了这个环节,第二个就是你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也就是说,社会是否还需要你。

    我们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火柴; 一个是汽车收费系统ETC。前者有了电子打火机的存在,在功能上完全取代了火柴,但是火柴消失了吗?没有,他从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消失了,但依然存在于较为高档的宾馆里,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类宾馆为什么没有选择摆放打火机而是摆放火柴,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它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它不再是普通家庭的消费品,而成了宾馆的一种服务产品。另一个是ETC代替了人工发卡,有ETC通道,就再也不需要人工发卡了,这里原来的人工发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而作为商业零售这个环节,在整个商业价值链中具有其重要的商业价值,互联网的发展、B2C的实现,确实替代了目前零售商的一些功能价值,但是却替代不了其所有价值。特别是中国这种人情交易关系,还有客户的体验价值,这些都是互联网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从事零售的各位伙伴们,大可不必惊慌。现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弄明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优势,同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而不是跑来了一只猫,就把我们给吓跑了。

    新局面带来新挑战

    及时变革赢得未来

    笔者判断零售商不会消失,第一是根据其价值判断。第二就是中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判断。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地貌不同,丘陵、山地、平原并存。土地流转是一个趋势,但在我国,不可能所有的土地都会进行流转。流转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要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如果土地是山地、丘陵就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第三就是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怀,在中国传统的概念中是“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是他们赖以生活、生存的根本,要让把所有土地都流转出去,一部分农民在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当然更为传统那一辈的农民慢慢消失,年轻一代没有这种心理情结。但是有另一个现象就是:如果我土地生产本身的价值较高,种的是经济作物,你要流转出去,就比较困难。如果要流转就要出更高的费用,而更高的费用会加大流转的成本,流转后的土地可能会亏损,那么也就没人愿意去要你的土地。

    当然,这几年从各方数字来看土地流转速度还是非常快,但是也出现了土地承包者亏损后“跑路”的现象。对于平原区、大田区土地流转可能会使一部分零售商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只要土地的性质没有改变,还是进行农业生产,那么其就离不开农资产品与服务。只是需要你懂得随之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即使一部分人不在你这里购买农资,也并不能说零售就会消失,它可能在那些未流转的区域依然存在。改变了自己的商业经营模式的零售商也继续存在,比如从卖产品变成了卖农技服务,就如同我们上面列举的火柴的例子。

    未来我国土地的生产一定是多元化的,是大农户、农场主与散户并存的时代,各位零售商们要做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调整对应的经营方式,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家一定要学会利用和掌握互联网这一工具。

    放心吧!农资零售商们,你们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不懂得变革的人而已。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