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很小,但在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明的心中,微生物却是一项大事业。航天恒丰主要从事生物有机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的核心卖点就在于其微生物菌剂的独特性。在刘海明看来,合适的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酸碱度,大幅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失的投入品。虽然拥有了好的产品,推广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放大微生物事业,航天恒丰选择了新三板。
资源的对接与技术产业化
很多小微企业在登陆新三板后,都希望尽快利用新三板平台进行融资,但对刘海明来讲,要做大企业,固然需要资本,但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引进合适的资本。
刘海明认为,在融资方面,新三板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主板相比,新三板有一个好处就是增发的限制比较少,新三板可以随时增发,而主板两次增发之间要间隔三年左右,所以说新三板企业在融资方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刘海明坦言,未来企业一定要做大,那么就要引进资金,但是引进资金的同时更多的是引进战略合作。他说:“在我们的增发理念中,引进资金是第二位的,引进资源才是第一位的,而且这个资源是免费的,股东不仅要给企业资金还要给企业打工,这就是新三板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一个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航天恒丰并没有过多地把心思用在融资上,而是利用登陆新三板的契机加快微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与资金相比,技术的产业化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他认为,我国在技术转化方面最难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大多数研究机构都不具备工业化的能力,因为在农业科研方面,中国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都过于侧重基础研究,缺乏应用研究,而农业恰恰更需要应用科学,那么,农资企业想靠科研机构帮他们完成产业化是不可能的。而航天恒丰则牢牢地把握了微生物产业化这条发展主线,从而使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有更多的竞争力。
在刘海明心里是这样理解资本二字的,“资”更多地代表资源,“本”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内外结合,企业才可以更好地成长,这也是小微企业正确对待新三板的态度。
看重新三板的隐性效应
在刘海明看来,登陆新三板带来的隐性效应同样可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航天恒丰而言,新三板带来的隐性效应有如下几点:
第一项隐性效应就是宣传效应。刘海明说:“在我国,做肥料的企业多如牛毛,但上新三板的企业则是绝对的少数,那么试问还有比这个性价比更好的宣传广告吗?由于稀缺性,一旦登陆新三板后,企业会更多地得到媒体、社会的关注,这间接地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第二项隐性效应就是股权清晰化,避免了不必要的摩擦。他说:“中国的企业做大了就该分家了,分家了之后,原来的合作伙伴多半从朋友变成了仇人,但是我可以保证我的合作伙伴和企业分开以后,大家还是朋友,因为企业是公开的,股权是清晰的。”
第三项隐性效应是规范化带来的合作机会。“目前,企业间合作特别关心对方是不是规范企业。登陆新三板以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控都要规范化,那么规范化以后,客户会更信赖我们,彼此间的合作机会也会增加。”
总的来说,登陆新三板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在这个平台上有得有失,但关键是企业如何利用规则发展自我。对航天恒丰而言,登陆新三板给其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促进了其微生物事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品牌效应正在凸显。航天恒丰正利用新三板平台积蓄力量,放大企业的微生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