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阿格斯FMB亚洲化肥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化肥行业相关协会、生产贸易企业、咨询媒体机构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场内的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肥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交流,会场外贸易洽谈同期火热进行。与往届会议不同,本次会议增加了微量元素肥料论坛对大会进行预热,并设立“市场与贸易”和“创新与研发”分论坛。《中国农资》记者对大会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全球氮磷新产能逐步释放
随着全球范围内氮肥和磷肥行业总体供大于求,同时部分资源大国仍在增加产能,国际氮肥、磷肥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化肥出口到底面临怎样的形势?
英国阿格斯磷肥报告主编Mike Nash表示,中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磷肥供应国之一,但在全球磷肥供需格局逐步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战略也应有所调整。对中国供应商来说,印度依然是二铵最大的出口市场,印度氮磷钾平衡施肥的趋势有助于对二铵需求的增加;东南亚国家同样是中国二铵出口的重要市场;巴基斯坦市场将维持中国和沙特供应商的份额;巴西市场上,各供应商竞争激烈,逐步挤占了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磷肥市场呈现区域化特点,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市场将由美国主导,欧洲市场主要由北非和俄罗斯主导,印度市场主要由沙特和中国主导,非洲市场由摩洛哥OCP公司占领。
英国阿格斯氮肥报告主编Stephen Mitchell表示,2016年第三季度,国际尿素价格达到近年来的最低价——离岸价185美元/吨,主要是因为全球进口量前十位国家的尿素进口占全球尿素贸易量的61%,其中8个国家在2016年增加了进口量,而印度和美国的进口量有所下降。估计2017年印度尿素进口量将增加,但美国进口量将减少。估计2017年美国尿素进口量较2016年减少250万吨,中东的低成本生产商可能还会在美国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印度2016/2017年度(2016年4月-2017年3月)尿素销售量为近年来首次下降,仅为2710万吨,通过肥料部的招标进口量下降至340万吨。2017年印度销售量将继续下降,政府直接向终端购肥的农民补贴,可能会影响政府的进口量,但工业用肥需求将依然坚挺。估计2016年全球尿素消费量为1.76亿吨。长期来看,全球尿素需求量可能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250万吨,许多国家的农用需求已经进入平稳期,但一些农业大国的需求量还将上升,工业用尿素需求也将增加。价格方面,根据中国的生产成本,今年全球尿素最低价可能为200元/吨。1月份的价格可能已经是今年国际尿素市场的最高价格。然而,美国可能给市场带来更低的价格下限,目前美国尿素的价格已经相当于美湾离岸价180-185美元/吨,当地不少企业生产成本甚至低至160美元/吨。
OCP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渊介绍,摩洛哥OCP公司2017年底肥料产能达到1200万吨,2017年底磷矿年产量4400万吨,生产成本非常具有竞争力。OCP将在其最大的磷矿基地与最大的生产基地之间修建一条长约178公里的管道,用来运输矿浆。运输矿浆的能力将从每年1800万吨增加到每年3800万吨,同时,每年节约300万方水,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3万吨,高效而且环保。使OCP公司整个磷肥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化肥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2016年对中国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是大考的一年,不仅国内市场和政策给产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在挤压中国化肥市场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化肥生产成本仍在上升,国内主要肥料协会负责人以及大型流通企业高管在会上梳理了去年我国化肥贸易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化肥出口形势堪忧,协会也在积极引导企业寻找新出路。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分析介绍,2016年国际氮肥市场低迷,产品出口受阻。其中,印度国内需求量下降,进口量降低。美国、伊朗、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具有天然气价格优势的尿素装置投产或复产,导致国际氮肥价格持续低迷。同时,中国氮肥生产成本上涨,加上氮肥出口环节多、包装物流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中国氮肥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受阻。
在氮肥的生产方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表示,2017年中国尿素产能将达到7800万吨,其中包括500万吨的闲置产能。而中国尿素生产成本还将增加,根据电价政策,对全国一半的尿素生产,每生产1吨尿素,电价成本将增长100-200元;出口关税淡旺季窗口取消,尿素出口关税为80元/吨;新环保法出台后,企业将在处理三废方面支出更大的费用;同时,运输成本也在增加。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介绍,2016年中国的磷肥总产量1655万吨P2O5,其中高浓度磷肥1540万吨P2O5,占比93%,产能利用率69%;其中,出口总量882万吨,在世界磷肥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017年,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引发的原料价格上涨,对化肥价格的影响依然迟缓;产能过剩率仍处在35%以上,同业竞争的局面不会改变;国际粮食价格仍处于低位,中国的粮价也不会提高太多;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已成为共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则成为趋势;同时由于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需求,中微量元素和各种有效添加剂的应用正在扩大,因此,2017年中国磷复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是行业的共同愿望。
中化化肥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徐德仁表示,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发布后,我国肥料市场正在发生历史性改变,氮肥等传统单质肥需求下降,而复合肥、有机肥、水溶肥等高效肥料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据统计,2017年1-2月,尿素出口量为79万吨,去年同期出口量205万吨,同比下降61%。2017年1-2月,磷酸二铵出口量为46.8万吨,虽然同比增长47%,但预计今年磷肥出口量还将降低。总体而言,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取消后,化肥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产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肥出口,同时也使中国化肥出口竞争力下降。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陈国富指出,2016年进口钾肥数量下降幅度较大。据统计,全年累计进口钾肥698万吨(实物),其中氯化钾进口量为682万吨,较2015年955万吨(实物)相比下降27.7%,2015年的钾肥进口量是中国历年最高的。此外,2016年我国港口氯化钾库存一直处于高位,故而我国钾肥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陈国富分析,由于2014、2015年钾肥进口量的持续增多,导致2016年初港口氯化钾库存量达到300万吨以上,而截止到2016年底,港口总氯化钾库存量仍在230万吨左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处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秘书长樊慧群表示,中国出口到东盟的肥料数量和比重正在逐年增加。2016年,在中国化肥出口总量较上年同比下降21.48%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化肥数量有所增长,占到中国化肥出口总量的1/3,占比也较上年提高了4.3%。尿素、磷酸二铵出口东盟的数量也分别较上年提升了11.9%、2.04%。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肥料等农资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更有一些农资企业已经开启了跨国收购、兼并、合作的步伐,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地分销网络和合作伙伴。
亚洲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亚洲作为全球重要的化肥需求市场,是全球化肥供应商销售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而进口需求最大的印度受到政策和农业市场的影响,化肥的进口量并不稳定,一直是全球化肥市场关注的焦点。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相对落后,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更重要的是平衡施肥、科学施肥的理念。
据印度化肥协会会长Satish Chander介绍,2015/2016年度,印度尿素消费量3063万吨、磷酸二铵消费量911万吨、复合肥882万吨、普钙425万吨、氯化钾247万吨。2015/2016年度,印度尿素产量为2450万吨、二铵和复合肥产量为1220万吨、硫铵60万吨、氯化氨5万吨。进口方面,2015/2016年度,印度进口尿素847.4万吨、进口磷酸二铵600.8万吨、进口钾肥324.3万吨。预计今年印度进口化肥中,只有钾肥进口量会有所增长。
总体来看,印度对所有化肥品种的补贴额还将持续下降。同时印度政府还将调整补贴政策,目前已在印度试点在零售环节对农民直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印度政府并没有对水溶肥进行补贴,但水溶肥消费量依然持续上涨。Satish Chander表示,由于农民开始重视投入产出比,因此印度水溶肥销售量大幅增长。对于水溶肥品种,印度政府提出2种级别的标准:第一,含有氮磷钾三大养分以及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氮磷钾养分含量不低于35%,总养分含量不低于40%;第二,含有氮磷钾中两种养分以及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两种养分含量不低于25%,总含量不低于30%。
同时,印度政府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然而由于化肥价格影响,平衡施肥在印度农业上的推广依然任重道远。在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硼、锌、铜、铁等微量元素严重缺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印度67%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过低,因此需要大幅度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政府也在这方面提供补贴。如果农民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微量元素缺失的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泰国中央化学公共有限公司Supuk Laudee介绍,泰国2016年进口化肥共471万吨,其中,尿素进口190万吨,同比增加2.13%;硫氨进口20万吨,同比增加51.72%;磷酸二铵进口60万吨,同比增加21.74%;氯化钾进口69万吨,同比增加15.24%;三元复合肥和二元复合肥进口量130万吨,同比减少10.99%;其它化肥进口3万吨,同比减少46.3%。在进口的尿素中,沙特阿拉伯的尿素占泰国市场的主要份额,达到总进口量的49%,卡塔尔尿素占22%,马来西亚尿素占10%,科威特尿素占8%,而从阿曼、中国、巴林以及孟加拉国进口的尿素仅占泰国尿素进口量的11%。进口磷酸二铵则主要来自于中国,占总进口量的66%,澳大利亚二铵占22%、沙特阿拉伯占7%、俄罗斯占4%、墨西哥占1%。未来,影响泰国化肥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包括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经济作物、原油价格产生的影响,化肥价格水平,泰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石油的价格水平。此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环境变化以及水的供应也将影响泰国化肥的消费量和进口量。
据悉,目前菲律宾潜在化肥需求量为二元/三元复合肥198.9万吨,尿素116.3万吨,硫氨62.5万吨,氯化钾83.9万吨,硫酸钾2.1万吨,共需要463.7万吨。不少原因导致化肥需求增长缓慢:政府不能给农民提供有效的低息贷款;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农民购买力较弱;现代化生产设备落后;水稻灌溉系统不匹配,灌溉价格过高;农业部和相关机构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由于政府并不给农民提供购肥补贴,因此对农民而言化肥价格较高。
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引起全球关注
全球农业都面临着传统化肥中氮磷钾元素吸收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微量元素的施用在全球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重视。
金正大首席技术官Kevin Moran表示,在亚洲,粮食增产十分重要,然而现在作物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率越来越低,在过去的20年,钾和硫元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产量的提升,但现在,由于土壤中缺失微量元素,因此,作物产量进一步提升受到限制。人们将意识到人类和动物体内微量元素缺失的严重性。因此,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微量元素肥料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精准农业与养分管理副教授苗宇新指出,我国土壤存在严重的中微量元素缺乏状况,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他表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对于肥料的需求不同,应因地制宜适量补充锌、硼、钙、镁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不仅因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还因为其有效性低,通过调节土壤条件,如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条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技术处处长杜森介绍,土壤缺锌,会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对干旱、病虫害等的抗性降低,从而使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下降,含锌量降低,进而导致人体缺锌。目前,我国耕地中有9.50亿亩土壤缺锌,针对现状,采取科学施用锌肥等措施,弥补土壤锌供应不足,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含锌量,是解决人体缺锌的根本途径。他提出,未来,国家将继续争取政策支持,组织相关机构开展锌肥研发、科学施用技术的研究,强化国际合作,加快技术引进转化,促进锌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用锌农业,健康生活”。
国际锌协会中国锌营养项目主任樊明宪认为,在我国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要求下,增加粮食产量不能再依靠加大肥料用量,而是要通过调整目前的肥料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发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增产增效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缺锌是中国第二大养分缺乏限制因素,缺锌面积达51%,集约式高产农业种植制度,容易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限制作物产量和氮磷钾肥料的增产效益。而科学施肥要从多方面入手,要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平衡施肥,要平衡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方比例,实现精准施用。锌肥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