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国家农业部提议,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23家知名农业院校、专家和骨干企业(其中包含12个科研机构、11个经营单位)组建的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旨在整合行业资源,全面推进减肥增效工作。成立会后,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仰景接受了《中国农资》记者的采访。
联盟目标:落实2020年肥药零增长目标
化学肥料的施用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近年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利用率仅为30%-35%,导致土壤生态平衡、养分平衡出现问题,同时肥料的流失也造成环境污染。2015年2月,国家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李仰景表示,正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的肥药零增长目标,新成立的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将主要工作定为: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以落实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并逐步降低的战略目标。
联盟价值: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抓手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覃衡德在联盟启动会上表示,2017年 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行业应该肩负责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列。近两年,一些企业与科研机构将企业发展与落实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依托自身优势,主动寻求合作,为化肥减量增效贡献力量。
中化公司作为化肥行业的“国家队”,近两年加快实施战略转型。2016年底,中化公司重组农业板块,将化肥、种子、农业服务等业务整合成立农业事业部,未来,“中化农业”将是中化公司服务中国农业的载体,而联盟无疑是中化引领行业、整合资源、扩大农业减肥增效成果的抓手。
联盟重点:产品创制、技术应用、模式创新
在被问到联盟将从哪几方面开展工作时,李仰景介绍了联盟的具体工作思路与重点。他告诉记者,联盟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进新肥料产品创制。立足农业生产需求,整合科研机构、企业力量,开展植物养分的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肥料养分与加工工艺等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突破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
二是开展科学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首先是推进机械施肥。开展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其次是推进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开展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研究;再者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一批作物科学施肥技术。
三是探索推广模式的创新。首先是推广“智能配肥”模式。制定科学肥料配方,按照“按方抓药”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其次是发挥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施肥方式转变。
中化农业将从两方面开展工作
针对中化农业计划如何发挥优势、开展具体工作的提问,李仰景表示,中化农业将积极响应化肥零增长的号召,践行联盟的宗旨——“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建立高效的研产销创新模式,逐步稳定并降低化肥使用量”,发挥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农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升级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首先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构建研产销协同合作体系。李仰景表示,中化农业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重点。公司的化肥公司在四川成都、山东临沂建立了两个公司级研发中心,并将继续建设国际领先的农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并推广养分利用率更高、环境更友好的肥料是公司搞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中化农业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拥有国家级科研中心,研发更高效节肥的种子。未来公司将深入研究肥料与种子、农药、农业种植技术的协同与集成应用,在达到减肥目标的同时,更要为农民增效。公司还要加强与联盟内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合作,积极整合资源、促进研产销协同。目前已经有粮食丰产增效、简肥™智能配肥等多项课题启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后联盟将继续以联合课题为切入点,组织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实现优质互补。
其次是进一步提升农化服务能力,将减施增效的成果落到实处。
李仰景说:“中化农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入田间地头、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我们的化肥业务在全国建立了18家分公司,在主要的农业省、农业县拥有自己建设的、国内最大的分销服务网络,覆盖了中国95%的耕地面积。整个中化农业共有近千名专业的农化服务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用户进行播种、作物营养、病虫害防治等全程的讲解、服务和支持。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保障我们将减施增效的理论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成果快速应用。”
任重道远 自当努力
面对我国农业减肥增效的远大目标,联盟可谓任重道远。李仰景说,“但我们会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首先是要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市场规范,有效保障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目前农资行业,尤其是化肥行业,随着差异化产品不断涌现,现有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之处愈加显著。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将没有经过严谨科学验证的产品,利用现有标准体系在细分行业的空白或缺失,进行概念炒作、实现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的目的,不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对部分优质的产品形成了很大冲击。因此,建议不断完善现有标准体系、加大抽样检测力度和惩治力度,通过行业立法、执法,整顿秩序,保证终端用户利益。
其次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带动行业转型升级。李仰景表示,在减施增效方面,很多科研机构和院校多年积累都有很好的研发成果,企业也有产品升级的需求,但因为没有建立稳定、高效的研产对接机制,很多成果长期得不到产业转化的机会,既造成了科技研发的重复性投入,又影响了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因此,建议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和机构,不断发挥在资源整合、研产销协同方面的作用。
谈到联盟已经开展的工作,李仰景介绍,在区域作物专用肥方面,中化、湖北新洋丰等单位通过测土配方、农机农艺结合,集成高效肥料技术等,实现肥料的减施,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在缓控释肥料领域,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河南心连心、金正大等单位通过减缓氮素释放,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进而实现肥料的减量施用。在减肥增效推广模式方面,近年来,中化农业通过智能配肥模式和提供作物全程综合解决方案,已经探索出减少肥料施用的有效模式。
李仰景告诉记者,联盟将在湖北、陕西、安徽、河南四省开展针对苹果、柑橘、大蒜、玉米、草莓、花生等10种作物共20个点田间肥效试验;还将针对黄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典型作物的抗土传病害、促根、解磷需求,开发生物全元肥;将在东北开展发酵技术验证实验,参加黑土保护计划项目,产品推广面积扩大到100万亩。
李仰景表示,未来,联盟成员会根据需要稳步扩大,目前最需要合格优秀的农机企业和机构加入进来,形成肥药和农机均衡的结构,同心协力,为减肥增效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