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转型升级助力解决农业“三高”问题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魏 萌

    3月21日—22日,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戴国庆,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主任委员李良君,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教授张福锁,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麦永懿,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处长韩红梅,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等来自全国顶尖科研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此次盛会。

    此次大会组建了新一届化肥专业委员会。论坛针对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7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和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集中探讨氮肥、磷(复)肥、钾肥、中微肥、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剂等行业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肥料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三高”问题亟需实现精准农业

    会上,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戴国庆表示,化肥专业委员会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很多大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成绩,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特别是近两年在一些基础性学科建设方面,专业委员会有着显著的成绩。近年来科技社团组织的作用日益显现,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对学会自身能力建设,也提出新的挑战。新一届委员会将被赋予重任,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致力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积极发挥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我国粮食产量要提高,农民收益要提高,消费者要求农产品品质要提高,这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三高’问题。”中科院院士赵玉芬表示,肥料是农产品粮食的粮食,整个肥料体系要进行调整,进行升级换代,以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为导向,构建作物专用的肥料体系。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主任委员李良君对第九届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展望了“十三五”规划。他表示,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组建以来,在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全国化肥工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研、开发、生产、农化服务的发展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委员会自身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第十届委员会期间将持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对于继续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即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委员会的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立联盟有助于肥业科技创新

    论坛还同期举行了钾盐(肥)与中微肥产业联盟揭牌仪式,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亓昭英当选联盟秘书处秘书长。她在致辞中介绍,该联盟是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粮食安全中心、全国化肥信息总站、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3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相关政府机构、协(学)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媒体等从事钾盐(肥)和中微肥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应用(施用)、传播的单位组成。联盟吸引中国和国际钾盐(肥)及中微肥全产业链最优秀的单位加盟。

    联盟以“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价值链”为宗旨,以“绿色、安全、生态、环保、增效”为理念,以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投罗钾科技力量为核心,围绕国家创新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关键,秉持大联合大协作的精神,抢占创新制高点,整合创新力量,合力打造创新目标聚焦、创新任务明确、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平台共享、创新力量协作的钾肥产业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钾盐钾肥产业及相关行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为我国工业、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以“合作互助、诚信务实”为理念,建设联盟文化,团结和带领联盟成员为中国钾盐钾肥产业链的振兴发展和衷共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