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流通商:打响供给侧改革攻坚战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暨2017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在福州召开
□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李 阳

李殿平
符纯华
叶兴庆
王晓晶
孙叔宝

    3月13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17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主题,总结协会2016年度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17年度工作计划,审议表决有关事项,推介协会重要年度活动。同时,召开2017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分析化肥、农药等最新市场行情,交流各地春耕市场情况,对宏观管理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传统农资流通商转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向大会作《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工作报告》。他还指出,今年的农资市场形势跟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短时间内化肥、农药价格上涨较快,此轮农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属于底部回升和成本推动型恢复性上涨;农民受粮价下跌影响,农资投入意向降低,对农资价格上涨反应较为强烈。李殿平倡议所有会员企业,大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农资供应,满足春耕等市场需求;发挥导向作用,带头稳定市场价格;创新经营服务,全面服务农业生产;严格质量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农资市场走势。同时,李殿平指出,在当前农资企业最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家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时代大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尽快从一买一卖的农资销售商转变为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副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向大会作《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财务报告》,并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和一号文件作出解读。叶兴庆从“四次农业结构调整比较”、“农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条主线”三方面讲解一号文件的内容。他表示,回顾30多年来发展历程,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多数时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增加产量、保障供给是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供给相对宽裕、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降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别是调整农业结构上升到议事日程。

    淡储锐减,今春肥价上涨引关注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晓晶作了《2016化肥市场回顾和2017形势分析》的报告,报告中分析了2016年化肥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大宗商品价格打破下行格局,部分商品供应紧张,但需求端未显示强烈复苏迹象,尚未根本逆转;我国去产能化取得明显成效;粮食连年丰收,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投入积极性。

    此外,王晓晶对2017年的春耕化肥市场做出预测,她分析,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稳中求进仍是主基调。

    在库存方面:当前社会库存量同比往年有所降低,基层经销商为回避高风险,采取随卖随进的经营方式。2016年到期的淡储任务约有750余万吨没有续签,储备量减少至500万吨以下,不足原来的一半,企业自主储备量有所减少。今春全国范围内以尿素代表的化肥价格上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行业对化肥商业淡季储备制度是否继续执行的讨论,多数企业认为,化肥淡储政策对我国化肥产业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此轮价格上涨反映了淡储继续执行的必要性。而在用肥结构方面,农民购买力下降、投入意向减少,用肥结构、习惯、品种发生变化,单质肥使用量减少、对复合肥的认可度增高,对新型肥料需求增幅最大,测土智能配肥接受度更高,但“老三样”“一炮轰”等传统施肥方式仍广泛存在,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方法仍需加强。

    在化肥出口方面,今年取消氮肥、磷肥等出口关税,取消磷酸一铵、二铵、氮磷二元肥等复合肥出口关税,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从30%下调至20%,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钾肥出口关税保持不变。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过剩产能向国外疏导;另一方面,国际价格变动导致的出口量变化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国内供求和价格,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我国1月-2月累计出口330万吨各种肥料,同比下降13.5%;累计进口117万吨,同比增加30.6%。印度、巴西等中国化肥出口主要目的国的需求不足,导致近期中国出口订单同比明显减少。

    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化肥产业将好于2016年水平,但是仍在较低水平徘徊,需要密切关注开工率、进出口、需求、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向大会作《2016年中国农药行业在双压中前行》的报告。他指出,2016年农药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承受来自需求端和生产端的双向压力,2017年农药行业仍将顶压前行,行业资源重组整合将更加活跃,企业产业链将进一步向下游延伸,精细化、专业化程度提高。

    话转型 看市场

    在此次会议上,各理事会会员代表各抒己见,针对今后协会工作、转型升级创新工作和各地区春耕情况进行交流。

    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雅民表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及时向化肥行业的有关部门反映行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春耕、冬储等重要节点及时报送市场形势分析材料,提供的化肥价格指数的变化和市场信息,对于农资流通企业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谈到农资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杨雅民认为,农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是从经营到服务的转型,另一方面是跨行业的转型,但根本都是为农服务。近年来,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在跨行业转型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径,成立了陕西海棠生态农林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定位苹果优质种苗繁育,通过组培脱毒技术,繁育砧木和对品种全面脱毒。这种树种上果率高,优果率达90%,平均亩产量达1万斤,目前陕西苹果种植亩产量达到3000—4000斤。这种从农资产品流通到种苗繁育的跨界转型,结合了陕西当地苹果市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链条资源的能力,找好定位,集中资源打造专属陕西地方特色的农资产业链。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连喜分析了目前内蒙古地区春季农资市场的表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持平、到货减少、需求不旺,没有出现货紧价扬的走势。究其原因:一是去年农产品价格偏低影响今年的农资需求;二是原材料涨价、厂家限产保价、环保核查等因素导致出厂价格短期涨幅巨大;三是生产厂家不再铺货,全部按预收款发货,因此发货减少;四是种植结构调整,部分农民弃耕,导致需求减少;五是部分金融机构对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抽贷、断贷,使得资金趋紧;六是流通企业下沉终端到农户,改变经营模式,下游经销商不敢盲目拿货;七是价格短期急涨;八是国家化肥淡季储备政策不明朗。

    刘连喜还分析了化肥后市:随着厂家发货量的增加,在市场刚需的刺激下,内蒙古化肥市场将平稳运行,总体需求量将比上年进一步减少,价格恢复性上涨,流通企业整体也将好于去年。

    在谈到辽宁的春耕市场形势时,辽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志刚说,由于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东北部分地区春耕还未启动,农民对于今年土地到底该种什么?土地是托管还是流转等问题还没有下定决心,市场处于停滞、僵持状态,所以今年的农资市场较往年同期相比较为冷清。

    在谈到化肥物流成本高困惑行业发展瓶颈问题时,郝志刚提出经营建议。他说,由于地处辽宁沿海,每到化肥在旺季出现的装车卸货时人力、机械等出现紧张和短缺,造成短期内物流供货紧张造成价格上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辽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尝试与上游厂家用集装箱、散装的方式发运化肥,减少灌装和港口割包环节,省去工厂和港口的人工作业过程,提高装卸效率,在物流各环节中保证产品品质。除去包装和人工作业的成本可使得每吨化肥减少100元,有利于保持旺季价格的稳定态势。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