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复合肥市场有些尴尬,尤其是大田作物肥料市场,矛盾主要集中在价格方面。在去年冬季,已经有经销商跟基层定好暂定价,年后出厂价格涨幅超过经销商预期,有些地方的零售价低于现在厂家给予的出厂价,经销商反映现在无法操作,只能等待,有价无市发酵。以往的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而在今年上游厂家涨价了,可是下游经销商不接受,他们之间的博弈还在持续。
经销商:市场推进略有困难
在大田作物方面,基层化肥市场目前陷入僵局,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金正大农资服务部崔三林说:“现在的基层市场交易有限,去年冬季还有拿货的,到今年新的出厂价出台以后市场就僵持住了。主要是去年冬天很多经销商已经跟下游定了价格,现在再跟下游说每吨涨了几百元,说服他们很难,虽然上游成本涨了是事实,也是产品涨价的理由,但不是下游接受价格上涨的理由。”因为担忧后市风险,经销商观望者居多。崔三林表示,考虑到今年市场可能会更难,所以今年交易将放弃赊销改为现金交易。“如果这个月厂商还僵持,品牌肥迟迟铺不到终端,等到4月份农民用肥时期竞争将更加惨烈,基层市场非常混乱,小厂家横行,忽悠团横行。”关于经济作物方面,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三好友农资陈占兵说:“当地有部分梨树,果农的化肥储备量没有变化,经销商备货量跟往年相比没有显著变化。因为当地果农的销售习惯,一般到五一前后将会把仓库里的90%-95%的梨出手,到时候才能还款,所以资金还款方面尚可。”
农民:粮价低迷还能扛两年
今年农资市场窘迫与粮价低有一定联系,终端需求决定化肥市场走向。陈占兵说:“当地是粮食大县,人均亩数可观,粮食收成和农民收入相对还不错,一般情况下小麦收成1100-1200斤/亩,玉米1300斤/亩,有很多农民认为,1-2年粮价低可以承受,但是长期低迷下去肯定受不了。当然人均亩数少、收成少的地区种植积极性已经受损,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即便种地也是大幅度地减少农资投入。”其实,陈占兵在基层实地调研时感觉到,国家在号召种植结构调整的时候,农民也进行过思考,只是操作起来有些困难而已。他说:“我们村有种姜的,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工投入都很高,但是收成和收入有风险,种植方面很多农民其实都有思考,需要有人去引导。我个人承包了200亩地,想引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目前还在摸索阶段,主要的困难是种什么和怎么种,农民对农技非常渴求,希望农学专家能够真正地为农民服务,而不是过来推销贵得离谱的产品。”
记者观察
上游原料成本上涨理由成立,可是基层市场不买账。4月份将迎来用肥季,3月下旬市场或会打破僵局,双方都有反驳对方的理由,最可怕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信心,所以现在是考验厂商互相信任的时刻。
诚然,现在厂商已经不是只卖掉化肥就万事大吉了,农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农业技术的支持,因为粮价低,他们也积极地转变种植思维,但是苦于没人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厂商应该意识到以农民为主体,帮助他们种植越来越成为趋势,让农民对种植有信心,不是简单提高粮价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合理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