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地区,北邻渤海海峡,东邻黄海海域,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使这里成为我国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特别是苹果、樱桃、白梨等果品种植闻名全国。作为经济作物集中种植区,这里自然而然地成为各家农资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品牌的肥料、农药、农业设施在这片市场上白刃格斗、短兵相接,而当地的复合肥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与此同时,烟台港还是我国化肥进出口的重要港口……在重重因素的叠加之下,探索烟台农资现象,成为农资行业媒体一直在进行的重要选题。2月底至3月初,记者再赴烟台地区,在那里进行了一场为期8天的实地调查。
“果贱伤农”使农资企业遭遇低迷
作为市场上的农资企业,无论哪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因为一旦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意味着农民在农资产品方面的后续投入会大大减少。在本次实地调查中,记者发现烟台地区很少有大田作物的种植,因此“谷贱伤农”的现象不会出现在这里。然而从去年秋季至今年初春,该地区出现了“果贱伤农”的现象,由于支柱作物苹果的收购价格过低,给当地的农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总经理助理、烟台太阳农资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创告诉记者,烟台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中苹果种植面积约为200万亩,花生约100万亩、蔬菜约100万亩、生姜10万亩左右。去年的苹果收购价格很好,果径80毫米以上的1-2级果,地头收购价在3.2-3.5元/斤,高的可以达到4.5元/斤。果径90毫米左右的大概6元/斤,果径100毫米以上的按个卖,大约10元1个。然而今年春天苹果价格下滑,直接导致了化肥产品的走货渐慢。往年2月份能卖出库存量的30%-40%,而现在只卖了20%不到。造成烟台地区苹果收购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苹果受西部地区苹果大批量低价出库的冲击。但是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基层果农依然表示对苹果种植有信心,因为毕竟2016年价格不错,果农挣到钱了,今年在肥药投入上就会高一些。从近期市场销售价格来看,现在的肥料价格和去年秋季基本持平。
于创还称,从市场现状来看,当季正是果树用底肥的时候,也是农民买农资产品的高峰期。自去年12月起,肥料价格快速上涨,到今年春季,二铵价格上涨200元/吨,钾肥上涨300元/吨,复合肥价格上涨200-300元/吨。为保证春季化肥正常供应、稳定农资产品价格,公司在去年冬季储备了一定货物。烟台地区包括胶东半岛地区的冬储总量在30万吨左右,其中氮肥20万吨。作为国有流通企业,公司的冬储量大,且具备价格优势,产品售价较低,使得基层经销商不敢涨价,稳定了市场价格。目前公司有2条销售网络,近1200个销售网点,其中直营店300多家,加盟店800多家。
总体来说,今年春耕期间产品供应充足,但价格并不透明,氮肥价格有所下滑,从1730元/吨降到1550元/吨,源于生产企业开工率有所提升。现阶段企业开工率是58%,在两会期间氮肥企业开工率有所下降。届时价格基本在1550-1600元/吨。钾肥价格坚挺上扬,库存量并不多,目前是1650元/吨,预计每吨可能会再上涨50元。磷肥价格也将上涨到2550-2600元/吨,但是高价并无成交,处于有市无价的状态。复合肥受原料价格影响,如果尿素价格下降可能会随之下降,硫酸钾价格2150-2250元/吨,稳中趋降。整体产能过剩是化肥行业大背景,现在各种产品价格已经处于报复性上涨,可能后市将下跌。
中农控股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江也认为,今年各家企业备货量都很大,但是农产品价格过低,使得农民对化肥投入没有那么积极。当前基层工作人员以村为单位,每天在田间地头为各类种植户讲解知识、推广产品。尽管如此,当前农民购货还不踊跃,主要因为农产品价格过低,去年好的苹果每斤能卖4元多,不好的只有1元/斤,农民去年砍了很多果树,这也给农资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直面果农,农资行业积极应对
在“果贱伤农”的市场环境下,记者深入苹果主产区的基层农资经销店,听取基层经销商在春耕时节的应对措施。在栖霞市臧家庄镇,众德直营农资店店主林洪平告诉记者,在当地果品价格较高的条件下,农民还是舍得投入的。然而去年苹果收购价格参差不齐,一级果二级果2.26-2.27元/斤,虽然优质苹果并不便宜,但普通苹果价格不高。这样的情形直接导致农资产品销量下降,2016年价格下跌的影响延伸到了今年。近期苹果价格有松动上升的趋势,但劳动力价格依然较高,套袋、摘袋等流程用工成本较高,成熟工人每天能赚到500元左右,平均一个成品果的人工成本在0.5元左右。如果收购价格过低,果农完全是赔本赚吆喝。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作为基层经销商必须积极应对,通过不同的促销方式,在春耕时节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
作为常年服务果农的烟台众德集团,该公司董事长王其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作为直面果农的农资企业,2017年的工作要更加勤奋。当前的形势对农资企业而言,竞争更加激烈。从农资产品供应方面来看,供大于求的现状没有改变,然而农民对农资的需求有所减少。造成需求减少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不高,去年至今年很长一段时间苹果收购均价2元/斤多,农民手中没钱直接导致农资投入减少。在当地不仅是苹果,蔬菜价格也处于低位,粮食作物方面除去种地,所剩收益基本无利可图。
王其选还称,在胶东地区,常见作物除了小麦,其他作物的收购价格均不乐观。国家提倡减肥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使肥料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水溶肥、有机肥、缓控释肥的用量增加。在供应链不改变的条件下,企业应该顺势而为,把复合肥价格降低,力争降低原料价格,优化工艺成本,低利润销售。
市场倒逼农资企业向外扩张
“果贱伤农”的现实摆在眼前,各家农资企业只有践行“走出去”的战略发展方针,才能够在市场销售不利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在本次实地调查中,多家农资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阐明了企业的发展扩张之路。烟台市生之道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表示,当前公司销售全国布局,钾肥在东北地区就地销售,原料肥直接向下游复合肥加工厂走货,全年走货量在40万吨左右,采取品牌加贸易出口的营销模式。目前公司复合肥生产在20万吨左右,复合肥销售主要面对省内、东北、华东、西南等地域,让农民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达到增产增收。当前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对农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农资企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针对散户要尽量让利,让散户在当前不利的条件下尽快复苏。
王刚还称,今年春耕整体市场相对较为乐观,但随着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价格的持续走低,东北市场有可能会拉低肥料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现阶段只要生产厂家正常生产,流通企业稳定销售,市场的秩序还是会呈现出较好发展的现象。在保持现有开工率和产量状态下,在市场趋稳的状态下度过春耕也是不少农资流通企业的愿景。
王学江对企业的扩张发展战略则更加明晰,他说,近年来,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继在黑龙江哈尔滨、吉林农安、辽宁彰武、河北秦皇岛、河北武邑、河北衡水、山东菏泽、河南舞阳、湖南汉寿等地陆续建生产基地,九大基地的建成完工,标志着企业发展迈上布局全国市场的新高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旗舰生产企业,五洲丰在中农控股“科技驱动,产品创新,全力建设服务型现代农资企业”的战略思想下,深入推进差异化营销战略的执行,将科技研发、产品创新、差异化营销以及服务型网络作为新的经营支点,不断下沉渠道,通过科技投入和研发,不断创新产品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使得产品造粒更均匀,改善肥料的性能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国际市场,五洲丰针对国外市场开发的产品(20-20-0),含硫量达到13个,打破了其他企业最多只能含12个硫的瓶颈,公司新研发的(19-0-5)二元素肥料、海藻肥、水溶肥远销危地马拉、印度、哥伦比亚、菲律宾、智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地。五洲丰硫酸钾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水溶,尤其适合高氮高钾产品。王学江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对进口货物控制非常严格,因为害怕外来物种的入侵,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公司建立专门的澳肥仓库并经过一系列整改、严格把控,顺利通过了DAFF 1级认证(澳肥认证),实现了当地清关免检,为顺利出口澳大利亚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