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经济,生态领跑。在从追求增长速度向速度质量并重的转变中,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受到社会重点关注。农业及相关涉农产业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更关系着广大百姓的“菜篮子”安全。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以及农资行业人士,讨论如何制造绿色农资,共同构建绿色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袁江华: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沼肥、有机肥等还田利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耕地基础地力下降问题,实现养殖户和种植户双双受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畜禽养殖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支持第三方专业化集中处理企业,统一收集畜禽粪污,充分挖掘粪污资源价值,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进行沼气发电或生产生物天然气,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促进农业资源循环、高效、永续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
开展秸秆焚烧综合治理行动
秸秆焚烧是造成我国大范围雾霾的重要推手,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顽疾”。秸秆焚烧污染治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是一个省的问题,一城沦陷,则全线崩塌,这种情况在我国应对秸秆焚烧污染问题时,体现得尤为突出。建议国家建立秸秆焚烧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统一部署,综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划分秸秆焚烧污染控制治理“战区”,统一指挥协调,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全面统筹,并进一步细化禁止秸秆焚烧地方性法规;政策引导,疏堵结合,加大秸秆回收与综合利用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杨莉:
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生态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加强资源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并颁布实施《生态农业法》,将水、土壤、大气、耕作制度、生物多样性、农产品质量等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上升到法律调整的高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保护水资源,大力推广农牧业节水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甘良淼: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消费。建议规范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最大限度规避有机农产品的造假行为。出台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激励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创建活动,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区,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加大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林业、水保基金制度,水土保持设施、森林生态效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尤小平:
以“责任关怀”为抓手 推动企业践行绿色发展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因此,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企业不仅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更应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责任关怀”作为国际化工界广泛采用的管理体系,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实施准则,对企业提升在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借鉴价值,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建议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将“责任关怀”纳入企业的评价指标中,协会应加强组织引导,参照“责任关怀”的实施准则及通行做法,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体系架构,指导企业将其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企业应加大实施力度,将“责任关怀”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共同营造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质量、关心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追求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富:
秸秆资源化利用应充分发挥农业装备优势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大气污染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集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多方智慧和力量推进。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目标,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秸秆离田难点,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用于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农业装备;应当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增加政策资金补贴,建立秸秆运输的“绿色通道”,解决秸秆制料机械装备安装和使用的土地问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是产业化并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路径是开发出系列化的先进适用机械装备产品并能够培养形成全程农机化优势;关键点是开发新业态,构建价值链,真正让种地和秸秆回收、加工的农民有利可图。
行业声音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公司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文继兵:
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绿色发展是司尔特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生产企业,公司加强有机肥的研发及生产,多年来注重质量,在每一次肥料技术改革中,一直走在最前列,打造行业高端产品。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沈教授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开发应用“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为有效解决废物再利用和完善循环产业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是科学施肥,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载体,公司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05年起,通过十多年推广改进,测土配方肥,肥效长、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明显,得到了农民的认可,2011 年4月,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首个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从研发、生产、推广到测土配方肥落地,司尔特公司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现公司已推广各类配方肥300多种。
河南金山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大光:
把氯化铵推入“颗粒时代”
河南金山化工集团是全国大型的联碱化工企业之一,依托氯化铵优势,致力于打造以氯化铵为原料的全品类氮肥领军企业。面对淘汰落后产能已势在必行,未来复合肥行业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此金山化工未雨绸缪,金山将氯化铵推入“颗粒时代”,不仅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过硬,同时环保节能效果明显。所采用的生产设备整个装置具有工艺布局合理,设备性能优越,操控简单,生产能力大,适应性强,产品质量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今年10月份,公司还将从法国引进一套具有德国控制系统的先进大型合成氨装置,实现设备升级。
阜丰集团金阜丰肥业有限公司南方销售公司总经郭合森:
肥料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拼效果
金阜丰肥业依托阜丰集团多年积累的生物发酵技术优势,目前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生产商之一。当前,肥料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拼效果而不是拼含量,金阜丰踏实落地,做精品,通过“四维增效”助力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金阜丰始终注重产品在提质增效上的研发和生产,公司生产的产品以氨基酸尾液为原料,采用先进的高温喷浆造粒工艺,富含丰富的有机氮、无机氮、氨基酸、腐植酸、多肽类物质及中微量元素,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通气性以及蓄水保肥能力,对改良土壤板结、盐碱化,提高作物产量及农产品品质具有很好的效果,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好肥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