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微量元素肥正在成为行业新宠
2017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魏 萌

    编者按

    “十三五”初,我国农业部印发关于《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到合理施肥的战略目标。为了完成化肥减量任务,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要推广和使用新型肥料,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目前,我国新型肥料尤其是中微量元素肥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类肥料的产品层出不穷,既有蓬勃发展之态,也有良莠不齐之困。因此,国家应如何着力加强行业管理,帮助企业在化肥转型升级过程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肥料技术及市场路径?

    2月28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肥料发展与贸易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在化肥零增长下的肥料行业转型升级之路”主题,深入解析目前国内肥料行业的相关政策,探讨肥料升级的技术路径,分析未来肥料产品发展及市场趋势,重点研讨中微量元素肥及土壤调理剂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前景,借鉴国外新型肥料市场应用的经验,为肥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

    中微量元素肥

    成为行业新宠

    在谈到中微量元素肥在中国的发展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建国初,中国的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因此国家在上世纪50-70年代重点推广氮、磷、钾等大元素化肥。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各地相继出现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症,一些用于简单土施的中微量元素肥才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伴随农药的频繁使用以及国外产品和技术的流入,中微量元素肥的生产工艺和施用技术不断提高,叶面喷施、缓释、纳米、悬浮、等离子等新剂型层出不穷。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仅可有效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土壤和农产品的品质。吴礼树表示,目前,肥料行业已经进入了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创新的时代,关注肥料产业升级就要关注中微量元素肥料。

    中国无机盐行业协会会长王孝峰指出,中国化肥产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与需求不相符、产品利用率低等问题。而根据中国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型肥料产业实现生产总值近1000亿元,利润达到近138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按不同类型的肥料领域分,2015年,我国新型肥料的产量为3700-4100万吨之间,应用面积达10.2亿亩左右,增产粮食约260亿千克/年。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减少,产能过剩矛盾加大,行业面临发展速度放缓、利润率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这种环境下,以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素等方面的新型肥料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时代与国情

    需要肥料行业补短板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秘书长叶丽君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新型肥料市场的火热,中微量元素肥料近几年也成为行业新宠,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为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据初步调查,我国85%左右的耕地严重缺乏中微量元素,所以向土壤中补充中微量元素已经是刻不容缓、事关全体国人健康生活的头等大事。国家领导人多次在有关农业的指示中提到“粮食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微量元素肥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发展较快,中微量元素肥料登记产品以水溶肥为主,微量元素肥料以复合型为主。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普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品种与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叶丽君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微量元素肥业的发展目标应设定为:使行业发展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加大中微量元素肥应用推广力度,使得中微量元素添加范围达到肥料生产总量的10%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型肥料行业必须补齐短板:第一,加强企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大型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收购等方式,淘汰不符合地区和产业政策、技术和装备落后、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传统肥料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合力。第二,加强监管,整顿行业秩序。整顿规范新型肥料市场,需从登记管理入手,不断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在产品登记上要坚持落后工艺不予登记,没有可靠资源不予登记,以城镇垃圾、污泥、含重金属的工业污染物等为原料的产品不予登记的原则。第三,坚持创新,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发展要实现高效化、功能化、适量化,从而提高施用效果、改善土壤和农作物品质。第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新型肥料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开发与市场竞争,立足全球视野,坚持开放姿态,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我国新型肥料走向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新型肥料企业应自觉推进清洁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同时推进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第六,重视行业标准的制定。为了引领行业高质量地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制定了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为中微量元素肥行业分会自主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业内关注

    推广任重道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指出,传统化肥行业正由供应为主导地位向需求为主导地位转变。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以及长期以来不科学施肥导致的负面影响,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对农资行业的生产、流通、技术、品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要求农资行业构建绿色肥料体系,即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绿色施用。

    而新型肥料与国家的相关要求存在5个方面的结合点:第一是推广绿色高效新型肥料,实现化肥增效减量;第二是增施有机肥料,实现化肥有机替代减量;第三是提高施肥技术水平,实现施肥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第四是培育营养高效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第五是管理法规化,通过推进肥料管理法制化,建立科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环保新技术。以中微量元素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的产品特性与国家的化肥产业发展政策指向相契合,加快推广中微量元素肥对我国农业土壤修护、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来说是重要的保障与支撑。

    随着国家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与化肥“零增长”行动,作为新型肥料的中微量元素肥越来越多地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精准的行业定位、市场认知度低、产业规模小、品种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导致中微量元素肥的推广任重道远。

    对此,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认为,在化肥供给侧要关注去产能化,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只重视大量元素肥、忽视中微量元素肥的现状,提高产品效率,建立专业的农化服务体系,从而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新变化。与此同时,还应利用电商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行业“走出去”的步伐,并逐步构建互利双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而在需求侧,行业应以“零增长”为纲,重点关注种植结构调整、精准施肥、施肥方式改革和有机替代领域。在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中微量元素肥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