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第四届国际化肥产业链峰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由百川资讯主办,湖北宜化协办,瓮福集团、兴发集团、开磷集团、荆门荆腾源、新洋丰肥业、群星集团、武汉周正、金沂蒙、津大盛源、河南晋开、衡水佳禾、国投罗钾等企业赞助支持。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生产、经销、贸易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到煤炭、天然气供需,从农业化肥施用现状到未来发展趋势,从磷矿石、硫磺、硫酸等原料供应到氮、磷、钾肥未来市场发展预测,从传统化肥产品到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与会代表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会议认为,2016年化肥生产流通环节运、气、电、税等诸多优惠政策陆续取消,化肥正在由过去保障农业生产的物资开始向一般的商品转换,市场化进程跨出重要一步,化肥产业的整合力度将不断加快,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但短期内,各项优惠政策的取消,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令企业倍感经营压力,抗压性较弱的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若销售价格不能与之成正比,“减产保价”举措不可避免。从供需来看,2017年的市场从全面过剩回归到季节性过剩;流动环节蓄水池功能将回归;落后产能的淘汰仍将是大势所趋。
对天然气后市预测,百川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谢耀文表示,随着天然气价格推进,天然气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比价关系将逐步改善;随着进口气增加,天然气市场从供不应求向供需宽松转换,供应对需求的抑制消失;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上游产业链向民营企业放开,天然气市场供应主体将更加多元化,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关于未来磷肥及硫磺市场的情况,百川资讯硫磺行业分析师张勇认为,2017年国家将对部分磷肥企业征收资源税,磷肥的生产成本或将进一步上升。市场需求方面刺激较弱,磷肥库存较高,因此2017年磷肥称前景谨慎乐观。受环保进一步严查,或将进一步加大硫磺制酸的比例,因此2017年的磷、复肥对硫磺的需求量整体应该还是小幅增加的态势。
从氮肥市场的情况反观产业链的变化,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氮肥部副总经理孙玉泽认为,目前,生产企业渠道下沉,为压缩渠道利润,生产企业通过自建网络及渠道下沉,对市场精耕细作,同时加大工业客户及大型农业客户的直销比例,减少对大型贸易商的依赖;经销商层级扁平化,省级、村镇级经销商减少,县市级经销商规模扩大,区域独家代理权逐步失去;尿素作为同质化产品的品牌溢价逐步消失,工厂逐步取消对区域的限制和保护;博弈行情的操作模式逐步向谨慎经营转变。由于市场行情越来越难把握,贸易商逐渐摒弃原有淡储旺销的操作模式,根据销售情况及短时间市场预期进行采购,大规模敞口库存赌市场的操作模式逐步减少。
在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解决思路时,瓮福集团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田欣星表示,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微薄,倒逼生产企业向多样型、服务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国内外磷肥价格大幅下跌,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调及全球农业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影响外,还深受以往高耸的经销商渠道影响,未来行业龙头公司除了整合产能外,还需要将销售渠道扁平化,严格控制中间价差,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农业结构的改变,促使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化肥企业需根据中国农业的区域性及多样性,推出适合不同区域及作物的多功能型产品,构建一个完整的作物解决方案产品线,才能占领更多市场。
展望2017的氮肥市场,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氮肥部副总经理孙玉泽表示,由于供过于求得到大幅缓解,煤炭价格对尿素成本具有一定支撑,加之春季国际市场也存在一定支撑,上半年国内市场价格整体将明显好于2016年,以窄幅震荡为主,但由于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缩减,氮肥需求量将有所下降,同时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也将影响胶合板的使用量,尿素工业需求也会得到一定抑制。从供应角度来看,目前部分近期停产的尿素企业正在酝酿开车,甚至一些长期停产企业也有复产的计划,这将对市场行情造成进一步打压。总体来看,落后产能的淘汰是供给侧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如果2017年的落后产能真的大面积复产,也不排除下半年市场价格将给氮肥行业再一次带来重创。
面对我国化肥施用的实际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磊表示,未来重点任务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施肥方式转变;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其中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将是重中之重。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组建一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