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全国农资行业正在厉兵秣马、谋篇布局。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我们农资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发展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看到,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推动转型升级的力度明显加大,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扶贫济困的公益理念得到传承发扬,行业正在从过去的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转变,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都明显提高。
传统行业迸发出新的生机,这里面凝聚着全行业农资人的奋斗和心血,在此,对所有坚守农资行业的企业家和一线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对所有关心支持农资行业发展的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展望新的一年,农资行业应该坚定信心。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重农强农的信号,信号的强度高、指向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4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资行业息息相关,作为具有优秀传统的农资行业,为农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农资行业要积极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收益;要加大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同时,作为正在爬坡、过坎的传统行业,谁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走在前列,有担当、有作为、有成效,谁就可以更快走出困局,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2017年,农资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深化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农资行业创新转型发展再上台阶。
第一,要优化农资服务结构。2013年,总社农资局提出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要向农业生产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几年来农资企业从农资供应入手,向农业产业链两端延伸,领办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个性化定制、代耕代种、产销对接、资金融通等多种经营服务,形成了从育苗种植、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到收储加工等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覆盖。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资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要优化农资产品结构。在这方面不少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推出了很多功能性、差异化的新型肥料,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按照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的目标,以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要求,2017年,农资企业在优化农资产品结构上还要更下力气,要按照农业需求研制、生产、供应符合环保生态要求的肥料,切实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品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三,要优化农资组织架构。连续几年的市场低迷迫使企业加快了并购重组、强强联合的步伐。2016年,农资生产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之间以及厂商之间都有成功的并购重组范例,有的是资产重组、业务重组,还有的是品牌、技术合作共建。这种整合有利于改变农资企业“小散弱”、竞争力差的状况,有利于行业内的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流动,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有效提高。2017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并购重组中,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行业存量优化,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和组织化程度。
第四,要优化农资市场结构。走出国门,放眼全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优化企业的市场布局、资源配置,也是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不少耳熟能详的中国农资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国际技术合作、国际贸易和境外资源开发、海外渠道扩张上取得了骄人成绩。农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拓展市场,对于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农资产品。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中国农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机遇,为了支持中国农资企业“走出去”,2016年,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做了大量工作,前往拜访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走访了东盟及东帝汶等9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并出访了越南和老挝,全面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官方渠道。2017年,商会将着力完善合作机制,组织经贸系列活动,推动中国农资企业与东盟以及其他地区开展双边、多边经贸和产能投资务实合作。
2017是充满期待的一年,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农资行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