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进口肥”是2016年国内化肥行业发展的一个明确口号。在复合肥领域,许多企业高举旗帜,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证明,打开了一片全新市场。而在对肥料品质要求更苛刻的高端水溶肥领域,国产肥能不能与进口肥正面抗衡?2016年12月26日,在安徽和县举办的司尔特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司尔特水溶肥以高肥效低成本的突出特点再次表现出新一代国产化肥的强大创新力。红彤彤的辣椒寄托着和县农民的丰收愿景,也点亮了司尔特测土配方肥、专用水溶肥的远大前程。
科学试验解决农民“椒”虑
辣椒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特产。2012年,和县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和县辣椒”总播面积超过10万亩,长期从事“和县辣椒”种植的大户超过3万户。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和县辣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辣椒之乡,辣椒种植水平、椒农科学施肥能力仍存在很大缺陷。在中国农业大学王孝忠博士看来,和县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施肥问题突出,施肥总量过量,养分配比不合理,养分利用率低;基肥和追肥比例不合理,基肥用量过高,尤其是有机肥用量;追肥时钾/氮比例过高,容易造成果实脐腐病;追肥时间不合理。
此外,种植密度相对不合理,绝大部分农户种植密度、频率偏高,土壤不健康也是威胁当地正常生产的严重问题。王孝忠告诉记者,在和县,辣椒温室土壤问题严重,种植年限平均在20年以上,重茬现象突出,常年使用鸡粪,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土壤病毒病、线虫病严重,土壤修复措施缺乏,主要是灌水闷棚、喷施农药为主,治标不治本。
和县辣椒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不但要求当年丰产,还要追求持续发展,不仅要保住辣椒的量,也要守护辣椒的味。为实现蔬菜高产优质、水肥高效,自2015年以来,根据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基地的工作安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试验与示范,在设施秋延辣椒连续2年田间试验与示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6年12月26日,记者跟随司尔特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现场观摩团走进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在比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示范田中,与会专家和代表对不同处理方案下的辣椒果形、着色、单株挂果数和单果大小进行比较,发现土壤改良、基质育苗、群体构建和水肥优化等技术集成后的辣椒果实色泽艳丽,整齐度一致,单果重较高,果实外观、产量明显优于周边非示范区。与传统种植方式比较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显著。
司尔特水溶肥成为高产密码
据了解,在和县,农户间辣椒产量差异大,总产量的提高有很大潜力。而释放潜力的关键,在于开发适用性好、易于农民接受的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模式。在现场观摩中,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表示,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基地蔬菜高产优质高效试验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选用高抗病毒、高产、易坐果、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二是采取科学的种植密度,构建高产条件;三是利用高温闷棚+石灰氮+微生物商品有机肥的组合消除土壤病害,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微生物,提升土壤肥力;四是利用缓控释肥穴盘育苗,实现带肥转移,减少基肥施用,缓苗快,提早开花结果;五是根据辣椒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配方施肥,优化肥料的用量、比例、时间,补充中微量元素成分,实现减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试验结果就在眼前。与常规生产模式相比,示范田的单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分别增加了19.2%和28.9%,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预计可增收28.2%)。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刘斌介绍了司尔特水溶肥在辣椒上的具体应用成果。他说:“在本地辣椒种植的常规施肥中,经常存在钾元素施用过多,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衡等问题。在经过测土配方之后,我们在秋辣椒试验中施用司尔特水溶肥,作物品质提高,畸果率下降,按全年3次施肥计算,肥料成本可降低150元/亩。可以说在与进口水溶肥的对抗中,国产肥表现丝毫不落下风。” 而对于试验的目标,刘斌说:“我们希望通过试验示范改变本地农民的不良习惯,树立科学施肥意识,最终实现提高产量50%,肥料利用率提高30%-50%,辣椒单果重150g以上,满足消费者对外观和口感的全面需求,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
创新产品助力化肥产业升级
本次观摩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陈新平教授,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胡荣根研究员,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其安研究员,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政辉总经理,和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观摩结束后,“政产学研”各方代表还为远道而来的肥料经销商、蔬菜种植大户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
会议现场,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安徽协作网和县示范片在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取得的成绩。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孙义祥副研究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的产生背景、近几年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今后的工作重心。省土壤肥料总站胡荣根研究员分析了安徽省耕地地力建设及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形势、交流了安徽省开展的工作及今后的工作需求。
培训会中,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张福锁教授在题为《减肥增效技术与途径》的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减肥不减产技术模式、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及满足未来可持续集约化现代农业需求的新肥料发展思路。“减肥增效是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发言中表示:“我们的减肥增效技术有两个办法。一是减肥不减产技术模式,技术要点是用好各种来源的养分资源,节约化肥,分期施肥,把有限的化肥用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二是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技术要点是管好作物,提高产量,管好养分,提高效率。‘大配方、小调整’技术正在我国5个典型生态区进行,我们也在探索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的联合服务技术新模式。我认为,我们在蔬菜领域的工作、合作还能够进一步深化,以点带面,为全国蔬菜种植升级作出榜样。”
现场提问环节,陈新平教授解答了创新型肥料产品和科学施肥技术如何为蔬菜产业提供支撑。他表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蔬菜种植中的科学施肥难度比大田作物更大,更要考虑肥料养分配比,考虑中微量元素的添加。为实现蔬菜的优质高效高产,我们采取了缓释肥育苗、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及基肥、水溶肥、叶面肥全面配方施肥的组合措施,其中既有先进技术,也有创新型产品。可以说产业的升级离不开技术和产品的协作统一。”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农业供给侧改革”被多次提及和重点关注。金政辉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作物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是对肥料效果的一次检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将有洗牌,将有一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龙头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脱颖而出。近两年,司尔特对蔬菜等经济作物配方肥料的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为此,我们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以“声、光、电”等多种形式把近5年来的试验数据、科研成果做了集中展示,我希望有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前来参观考察,我们相信在我们帮助下,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做到‘一年早知道、一季早知道,产量收入早知道’,能进一步掌握科学施肥技术,降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