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聚磷酸铵肥料是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 王孝峰

    石化产业产品生产减缓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保持平稳。统计显示,全国油气和主要化学品生产继续放缓,价格回升,市场供需基本稳定,行业效益整体上延续企稳向好势头。但是,行业成本回升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化工市场进出口压力依然不减,行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近期石化产业经济运行主要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加值增速继续放缓,收入保持平稳。1-8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8.42万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较1-7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是主要产品生产减缓。其中化肥的产量降幅扩大。8月,全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608.1万吨,同比下降13.7%,降幅较上月扩大8.8个百分点。其中,尿素产量267.7万吨,下降15.8%;磷肥产量157.7万吨,下降14%;钾肥产量54.8万吨,增长3.1%。农药、原药的产量,也有所下降。只有除草剂的产量是增长大概4.3%,农膜的产量下降了4.5%。三是投资继续下降。8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下降。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际投资1343亿元,同比下降30%,降幅比1-7月扩大2.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投资9129亿元,降幅5.3%,收窄0.2个百分点。所以行业投资持续疲软。四是出口实现小幅增长。当月化肥出口303.6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增长13.2%,年内首次增长;出口总额7.3亿美元,降幅14.9%。前8月化肥累计出口1797.0万吨,下降19.1%;出口额43.5亿美元,降幅36.2%。五是能源消费增长平稳,主要化学品放缓。六是行业效益继续分化。因原油价格问题,造成上游亏损比较严重,但下游原料价格的下降,使得石化行业效益逐渐趋好。

    在目前经济运行状态下,石化行业还存在很多方面问题: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驱动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加,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效益总体下降,成本费用快速上升。

    聚磷酸铵肥料优势明显

    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都在积极寻求下一步投资热点。工信部最近出台了石化和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集中在八大主要任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

    对于磷产业来说,虽然大宗产品过剩也比较严重,但行业在提质增效及精细化、专业化产品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在产品结构方面,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如聚磷酸铵作为化肥,是一个新品种,在使用性能或者对其他元素的切合作用方面,有一定优势。电子级磷化工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产业结构来说,国内布局正在逐步优化,黄磷向能源价格低的地区转移,磷肥向副产硫酸的地区转移。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利用我国产品、技术优势,磷产业也正在走出去寻求海外布局。

    聚磷酸铵能激发养分释放

    化肥施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经验配方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进步过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化肥施用要讲究科学,要做到配比合理、融合发展。施量过少,达不到应有的增产效果;施肥过量,不仅是浪费,还污染土壤。肥料元素之间也互相影响,比如:磷肥不足,影响氮的肥效;钾是参与多种酶合成的一个元素,如果缺少,将影响到植物正常生长,进而影响对磷、氮等其他元素的吸收,钾肥施用过量,容易导致缺锌等。中微量元素能促进氮、磷、等元素肥的吸收,氮、磷、钾肥的超量施用,使中微量元素更加缺乏,平衡施肥能激发中微量元素的活性,中微量元素需要螯合剂保持其活性,聚磷酸铵不仅能螯合中微量元素还能激发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释放,肥料多元融合发展可提高肥料施用效率,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