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些地方的水稻待收割(下)

□ 坤 哥

    江苏通过对各地上报材料的认真评审,确定昆山等15个县(市、区)作为全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县,并下拨了试点补助资金,其中农业行业业务管理科目3356万元,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科目1585万元,合计4941万元。为了轮作休耕,漏打伞的江苏人也是蛮拼的。

    盐城市射阳县拿到了250万元,他们当时申报了临海、海通、黄沙港等沿海镇1万亩耕地实行休耕,休耕期间全部种植绿肥,按250元一亩标准对农户进行现金和实物发放。来了250万,花了250万,挺不错的。其实还有更好的值得称道,不仅省级财政拿钱出来搞轮作休耕试点,相对富裕的地方财政同样没有抠抠搜搜,也自掏腰包来鼓励这个事情。如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太仓分别对2.2万亩、2万亩耕地实施轮作休耕,休耕试点主要为粮食作物连片耕地,采取自愿的原则,其中省级财政补贴100元/亩,地方财政再配套100元/亩。此外,还有针对三种形式的休耕进行叠加补贴,具体标准为冬耕晒垡的45元/亩,休耕培肥的100元/亩,轮作换茬的100元/亩。

    不仅上级财政拿钱出来搞轮作休耕试点,相对富裕的区级财政同样没有抠抠搜搜,也自掏腰包鼓励这个事,苏州吴江区农业部门的朋友告诉我,吴江今年没被列入省里试点,他们区财政自己对休耕农户进行经济补贴。

    南京市大约有350万亩耕地,建有土壤监测点300多个,每块田的产量、施肥量、土壤肥力等都要监测,定期发布南京土壤质量报告,市民可以清楚知道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大米等,从什么样的土壤中长出来、安不安全。该市除了土壤监测外,还实施了水稻生态补偿(凡相对连片、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区,每年每亩政府给补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推广有机肥、绿肥种植等有效路径,保护地力。据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缓解了酸化趋势,再加上现在的新路径——轮作休耕,省里面拨给南京市1409万元,占总比28.5%,六合区600万,高居区县市之首,地力保护更有信心了。

    铜锣湾不只有一个陈浩南,自己试点搞轮作休耕也不只有一个江苏省,如陕西省,“十三五”期间打算用地养地相结合,每年拿出总耕地面积的2%--约100万亩耕地,以财政补贴形式,在陕北、渭北进行休耕轮作,以恢复地力。再如云南省砚山县,试点1万亩,定点连休3年,每亩每年补助休耕农户1000元,禁止弃耕,严禁废耕,确保急用时能够复耕,粮食能产得动、供得上。

    80后自由撰稿人张珠容刚刚写过:“十年前,日本一个名叫前岛启二的人走进中国山东省东部的莱阳市,租下1500亩地,开始了他的耕种生涯。”  为什么要让耕地野草疯长,荒废五年后才开始种植?“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受到化肥和农药的影响,土地已退化,所以我们必须让它自由自在‘长’五年,才能改善土质’。” 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这种种地方式不是在糟蹋土地吗? “施用化肥和农药是为了增产,但采取这种做法,农产品是增产了,土壤却在板结、盐化,严重退化。之后,种植出的农产品质量就一年年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相比,哪个才是糟蹋土地?”“就拿荒废土地五年这事来说吧,一块地被荒废了五年,但五年之后,它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那么,荒废这件事就具有极大的意义。”——谢谢张珠容的妙笔生花,言简意赅地将休耕描述得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太接地气了。

    我本以为轮作休耕,种植面积不大的农民会很欢迎,种田大户不会太欢迎,而在南京近郊了解到,很多种田大户乐于轮作休耕,有些种田大户几年前就自己做了,每隔两三年会让土地在小麦种植季歇一冬;还有些种田大户种上红花草,打碎了沤田,土壤肥多了;更有一位种植大户一语惊醒懵懂人,听得我频频点头:“秸秆不能烧,要还田,而秸秆腐烂时会耗损掉土壤中一些氮肥呀什么的,氮肥浪费掉了,肯定会影响水稻秧苗早期成长,而休耕了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不存在了吗?”

    阳光中,握住雨里面,那是秋,牵回忆的手温暖一点点,终于等来一个个晴天,电话回访了南京近郊几位种植大户朋友,有些地方收割完毕,有些人家没报得上休耕,麦子也已种下去了,不过应了我上文所讲,小雪节气前没能播种的只能烂根烂种,江宁区谷里街道老农户称,本来每亩用麦种30斤左右,现在翻倍用了60斤,另外注意水肥调控,闻得见的遗憾与可惜。门外汉同时提醒大家加强以肥水调控、清除杂草等为主的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出现过湿的地区,及时挖沟降湿,避免涝渍出现,促进苗期生长。另外,应注意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保持小春壮苗稳健生长。江宁区湖熟街道工作人员说,天气这几天放晴,又收割了1/3,还有1/3没有收割,这些田块积水太多,土太烂了,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去,隐隐约约觉得今天晚上的一场雨,又给这些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惆怅与不爽。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有些地方的水稻全力以赴抓紧收割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