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故事新娘”之油:别人的故事 自己的营销

□ 《中国农资》 记者 赵光辉

    说到借别人的故事来促进自己的营销,在当今实在是太普遍了。以致于哪怕是负面故事,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能起到“神奇”效果。最近某著名羽毛球运动员的“出轨”故事闹得沸沸扬扬,该球星成了别人的营销“梯子”——赵XX(不愿意帮她传播,与农资人的价值观距离太远!)一下子被人记住了,没准儿借着这件事,她还有可能接来更多的影视合同。

    今天我想说给夫君的是,借别人故事做自己营销并不都是负面的故事可以借,很多正面的故事,如果善于加以应用,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今年农业科研部门在解决毒大米问题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核心就是用综合手段,通过生物技术和植物调理剂,阻断重金属向稻米转移集中的途径,降低稻米中重金属的含量。这个科研成果为农资产品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

    一是弄清了稻米中重金属富集转移的途径,确凿无误告诉人们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土壤环境而非化肥。二是从作物本身入手,通过植物调理剂的作用,大大降低重金属含量。这个类似“以毒攻毒”的办法说明化肥等不仅不是毒,而且是稻子去污的功臣。三是提供了短期内解决毒大米见效的好思路。对农田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外科手术式的解决思路,需要大量投入来让土壤“洗白”,既不现实又需要很长的周期。这期间我们的嘴巴怎么办?现在思路和办法有了——洗白是长期的慢工细活,而生物去污是眼前的需要,短期的见效,也是现实可行的当家菜。

    这样看来,一项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在解决毒大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同时,也为农资产品的贡献和评价做了无私的背书。我们为什么不拿来作为营销的新生力量呢?这类故事还有几大好处:一是权威。因为与农资相关的农业科技领域,农科院无疑是最高的权威机构。二是公立。这个研究的原始出发点本不是要为农资行业,但这样的出发点反而凸显了研究成果对农资产业的利好。

    从这个案例看,我们的营销需要扩大视野,将与农资相关的产业纳入视野,并不断寻找对农资行业直接间接有利的故事,来唱好自己的营销。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