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7化肥市场路在何方?
化肥和硫市场分析专题报告会权威分析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胡泓林 雷雅茹

  PART5:硫磺: 直接影响磷肥市场的冷暖 

    英国CPU公司高级分析师赵磊在主题报告中表示,作为磷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硫磺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磷肥的生产成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到2016年10月,硫磺的价格总体呈现下跌态势,进入到2016年第二个季度,硫磺价格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多数情况下,硫磺的到岸价大概在75-95美元/吨,港口现货的价格波动在600-800元/吨之间,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从市场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下游磷肥企业及贸易商,对此价格基本表示可以接受。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国际上一些影响较大的硫磺供应商,大多是根据中国市场的最新变化和趋势来确定下一步的产品定价。

    “出口成本”替代“生产成本”

    商品的定价原则是尽量高于原料的成本,这样才能获取利润。

    但是对于硫磺来说,并无生产成本可言。众所周知,硫磺是从天然气、原油回收出来的,属于副产品,无法核算成本。然而,硫磺从炼厂中被运输到国际市场上,会产生运费和装卸费,从而便引出了出口成本这个概念来代替生产成本。即运输费加上装卸费等费用,结合国际市场形势,就形成了硫磺的价格。

    在近十年的时间中,我国的硫磺和磷肥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国已从磷肥的最大进口国转为最大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随着我国产能迅猛增长,2005年已从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2014年出口量大幅增长 16%。预计硫磺供应量在未来几年还将有较大的上升,到2021年,硫磺供应量将由目前的6200万吨增至7200万吨。

    在未来几年里,硫磺的产能将不断地增加,新增的硫磺产能能不能被卖到市场上,这就取决于国际硫磺市场的价格。如果价格低于出口成本,除非炼厂愿意补贴,否则这些硫磺将不会流入市场。 

    硫磺价格上涨暗藏市场玄机

    赵磊还称,由于2015年前10个月硫磺的价格非常稳定,保持在150-160美元/吨,缺乏波动,导致2015年的磷肥价格开始下滑,硫磺市场也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开始下滑。

    最近一个月,硫磺价格突然上涨,700元/吨的现货价格涨到了接近900元/吨,很多分析认为后期价格还会有小幅上涨。近期的小幅上涨,不仅使国内国外产生倒挂现象,而且中国的市场关注度更加集中,国内市场下一步的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国外市场12月行情甚至价格。

    现在国际市场的供求基本是在平衡点上下波动,买方与卖方市场任何一方有较大的行动,比如摩洛哥或者中国的大企业某月多采购10-20万吨,市场立刻就会向卖方倾斜;反过来,如果大的磷肥企业宣布进行减产并开始实施的话,市场上可供的硫磺就会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本轮硫磺涨价,就是硫磺贸易商在今年整个磷肥行业遭遇困境时,密切关注下游市场的需求情况,适时抓住市场机会,发掘高利润的行为。每年的10-11月份,磷肥企业都要对明年春天的生产储备原料,主要指的就是硫磺,硫磺的采购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周期,大概需要提前两个月的时间,针对目前的国际市场情况,从港口买现货是最快、最安全的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在12月份拿到货,次年1月上旬就可以运到中国。

    PART6:全球化肥:气候变化带来肥料利好消息

  在本次会议上,美商运安化工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丛春明在主题报告中称,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2016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呼吁,农业必须努力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帮助小农经济和粮食系统可持续发展。粮农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为了消除饥饿和贫困,农业和粮食系统必须快速转型,否则遭受饥饿威胁的人口可能再增数百万。但发展中国家拥有约5亿小农户,其所处的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极为不同,解决方案必须因地制宜。

    全球气候趋缓  农业面临复苏

    纵观2016年全年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变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今年的全球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全球农业生产都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调整。按照大洲区域来看,今年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农业生产影响尤为突出。截至今年11月,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的影响已经是强弩之末,预计2017年厄尔尼诺现象的进一步减弱,会对全球农业生产起到有利的作用。届时全球农业呈现出复苏的状态,直接刺激农资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预计明年的各类农资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大提高。

    从今年的全球农业现状来分析,即使今年全球经受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洗礼,很多地域干旱与洪涝灾害频发,但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对全球农业生产产生太大的影响。纵观今年全球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的三大粮食作物在2016年的产量均体现出平稳上升的状态。预计在2017年,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还会进一步地提升。粮食作物产量上的提升,可以直接带动化肥用量上的提增。

    供需关系与价格仍呈反比例关系

    从全球化肥生产指数和价格指数上分析,自2008年以来,全球化肥生产指数步入低谷,而全球化肥价格指数恰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历史高位时期,各种化肥产品的价格飙升,给各家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从2013年至今,全球化肥生产指数全面反弹,而价格指数随之一路下跌,这也是当前各家农资企业“销而不畅、销而不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今年的化肥产销情况来分析,当前原油价格虽然触底反弹,但是依然处于低价位运行阶段,原油价格的低迷不振,给各家化肥生产企业带来了一线生机。由于原料价格的下跌,各种原料肥和复合肥生产成本随之下跌,而当前市场销售价格趋于平稳,这也为农资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造成了一定的缓冲空间。用一句白话就是,当前的农资企业是有利可图的。

    预计2017年,伴随着全球粮食产能的大幅度提升,农资产品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走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至于市场价格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还需要经过明年市场的实际检验。

    丛春明总结称,当前,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一蹶不振,全球经济疲软的惯性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可以预料,化肥行业的重组并购将进入“井喷期”。除了这些大手笔,化肥行业内的龙头也在悄悄布局,或者异地收购工厂,或者与上下游企业联合。与大企业借助资产价格低迷的契机并购扩张相比,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应对竞争而横向协作。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加上力度越来越大的去产能政策实施,这一系列行动最终的结果会引发局部的裁员潮。

    尽管化肥行业并没有被列入去产能重点行业,但产能过剩也已是不争的事实。不难预料,随着去产能的推进,从业人员流动和流失将呈加速趋势。同样,流通领域在2016年也将会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一方面是“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力量。尽管农村电商和农业互联网刚刚起步,但它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市场的改造是必然的趋势,最终必然会革掉一部分人的“命”;另一方面是土地规模化以后,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科技比如大型农机、水肥一体化、飞防植保等将加速进入农村,并同时带动资本下乡,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和农资经营模式会逐渐被瓦解,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