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7化肥市场路在何方?
化肥和硫市场分析专题报告会权威分析
□《中国农资》记者 宋安勇 胡泓林 雷雅茹

    11月6日,第十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期间,主题为“沟通、分享、共赢、合作,把握大势,突围2017”的化肥和硫市场分析专题报告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化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近9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化肥和硫市场及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供需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对2017年的春耕市场进行了分析,把握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PART1:氮肥:发展与问题并存

    在本次报告会上,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王长江在主题报告中分析称,纵观当前我国氮肥行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整个行业仍面临发展与问题并存的局面。

    现状一:产能增长迅速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尿素新增产能2840万吨,增长率达到4.5%,新增产能持续增长,落后产能退出却相对滞后,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2016年,全国氮肥产量约为8200万吨,而工农业总需求约为5700万吨,2500万吨的过剩产量,不得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就是这2500万吨的过剩产量,严重拉低了氮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了有些企业陷入了价格战的危机,从而导致整体市场的混乱不堪。

    现状二:生产装置大型化水平提升

    国产氮肥生产企业的大型化,当前已经是业内有目共睹的事实,氮肥生产装置大型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众所周知,农资行业的打假几乎没有打到氮肥企业的头上,其原因在于氮肥生产的工艺复杂,投入成本较高。然而尽管如此,国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小型氮肥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并且这些企业善于打“价格战”,对整体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现状三:产业结构调整仍要继续

    关于氮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分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只有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够拯救氮肥企业于水火之中。

    除此之外,各家氮肥生产企业中,虽然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家企业的环保压力仍然巨大,不少企业在粉尘、污水、噪声等方面的污染不容小视。“十三五”期间乃至以后,结构调整和环保依然是广大氮肥企业头上的“紧箍咒”。

    预测:尿素价格或将持续下滑  

    进入2016年,受国际油价、粮价暴跌等因素的影响,氮肥价格急剧下滑。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月第三周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1313元/吨,环比下降33元/年,同比下降267元/吨。今年尿素行业亏损将继续扩大,而氮肥价格连续下滑已导致流通环节冬储意愿下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当前市场备肥量低,且春运期间物流紧张,春耕用肥、备肥需求陆续启动,氮肥销售将面临物流和货源双重考验,春耕用肥采购更加集中将导致供应难度加大。然而尽管如此,步入初冬以来,今年的氮肥市场价格依然是波澜不惊,全年氮肥价格几乎在下行中小幅度震荡。

    破局:多措并举,力争产能“零增长”

    从氮肥营销方面来分析,当前国内国际氮肥消费平稳增长,但是行业整体对于产能“零增长”的意识制约得不强。要想将氮肥产业拉到正轨上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起产能“零增长”这样的大局意识。

    另外,目前国内氮肥出口明显增长,然而各家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强。这样的问题也许对当前的氮肥企业而言有些勉为其难,因为出口价格的条件因素,各家企业想要发挥其主体作用也是较为困难的。

    纵观全局,氮肥行业出现了一个“大而不强,多而不赚”的局面。若想破解这种局面,还需要加强对氮肥行业的管控,各家企业还要积极进行结构调整。

  PART2:磷肥:在夹缝中求生存

    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在本次报告会上称,2016年是化肥行业最为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凸显,需求明显不足;经济环境欠佳,生产、出口、市场均严重受挫。效益每况愈下,利润持续下滑,洗牌刚刚开始,严冬远未结束。各项优惠政策相继取消,安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倒逼化肥产业携手并进,转型升级。

    现状:供需平衡收窄 行业利润下滑

    来自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1-9月全国磷肥总产量1225.5万吨(折P2O5),同比下降10.4%。其中高浓度磷复肥1133.6万吨,同比下降8.9%;磷酸二铵 1209.1万吨,同比下降8.3%。

    受国际粮价下跌和化肥需求减少的影响,2016年前9个月我国主要磷肥产品出口大幅下跌。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9月累计进口各种磷复肥17.9万吨P2O5,同比下降18.5%;出口各种磷复肥299.9万吨P2O5,同比下降28.9%,占磷肥总产量的24.5%;净出口各种磷复肥282.0万吨P2O5,同比下降29.5%。受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影响,2016年1-9月份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为943.5万吨P2O5,同比下降2.5%。含磷肥料消费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和湖北等地区。

    2016年前9个月,磷肥供应和出口同期减少,但由于需求下降,供需平衡扩大。今年1-9月份,磷酸二铵市场继续延续上年底的下行走势,受冬储市场进展欠佳影响,年初伊始表现出疲软走势。七八月份国内秋季备肥市场逐渐启动,但价格并没有回暖迹象,而且大多数贸易商只接受保底价格,实施后期结算。64%磷酸二铵主流出厂价格降至1950-2000元/吨,比年初下降400元/吨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500元/吨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磷酸一铵市场整体呈现单边下跌走势,即使在春耕期间,市场也未见回暖迹象。七八月份随着秋季备肥市场启动,成交略有好转,但价格仍持续走跌。55%粉状磷酸一铵主流成交价降至1550-1600元/吨,比年初时价格下降4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50元/吨左右。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走跌的影响,2016年印度市场平均到岸价格为353美元/吨,同比降幅达23.9%;印度、巴基斯坦补贴下降,印度国内最高零售价格下调;印度上年结转库存较高,今年进口量下降;东南亚市场需求稳定;美国部分磷肥装置停产;加阳和加钾两公司合并,整合磷肥业务;摩洛哥和沙特新建项目推后,但仍有新装置投产。

    李光还分析认为,2016年磷肥行业利润下降明显,1-8月磷肥和复混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降至0.45%和4.24%;产能退出缓慢,仍有新建装置投产;开工率整体下滑,特别是磷酸一铵行业开工率降至近三年新低;农产品价格走低,磷肥需求下降,出口市场量价齐跌;供需平衡收窄;整体下行,局部调整的走势已成定局。

    预测:市场回暖较难 亟待转型升级

    谈到2017年春季磷酸二铵的供需情况,李光表示,尽管当前磷肥的产量和净出口量预期下降,但由于库存较高,明年春耕市场磷酸二铵资源量达到近3年来最高水平的795万吨实物库存量(2015年为726万吨,2016年为690万吨),预计市场回暖难度很大,低位仍是市场主流。

    为了应对行业低迷态势,磷复肥企业首先应当主动作为,根据需求调整开工,提升产品质量,注重安全环保,加强磷矿伴生资源利用。其次,创新发展必不可少。产品创新要向功能化、环保化、高效化和差异化发展;营销创新应以需求为主导,精耕细作,打造厂商共同体;服务创新需注重服务,做好田间试验、示范推广和施肥指导等。此外,积极争取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磷复肥产品仍征收出口关税,协会正在同主要企业一起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力争取消关税或降至与进口相同的关税水平。后期争取出口退增值税。

    李光表示,化肥优惠政策取消,资源税开始征收,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出台,逐步控制化肥用量;国内外粮食价格长期低位,影响化肥投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肥需求品种发生改变;实行轮作休耕试点,播种面积将减少;摩洛哥、沙特等低成本磷肥产能增加;印度、巴基斯坦补贴减少导致磷肥进口需求减少等,这些都是磷复肥工业面临的不利因素。因此,中国磷复肥工业的出路在于加快转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农业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适应市场流通变化,调整销售模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