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用聚磷酸铵应用研讨会期间,企业针对农用聚磷酸铵的高效推广模式、聚磷酸铵肥料产品的氮磷钾相互融合问题、农用聚磷酸铵团体标准的意见征集展开讨论,瓮福集团等在聚磷酸铵应用、推广、研发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代表纷纷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河北萌帮水溶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孟国明
好肥料关键要推广好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但是流转速度较为缓慢,土地规模较大的种植大户还不多,所以我们国内水溶肥料企业的盈利点还是在相对来说产出较高的经济作物上。而且对于聚磷酸铵这个产品,许多专家也都提到,单独去施是不科学的,一定要配肥。所以国际市场上分销工厂的方式可以帮助国内聚磷酸铵产品企业拓宽市场。
其次,示范加观摩仍是适合国内产品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式。过去我们为了达到高产,一味地就施肥料讲肥料,片面的施肥,导致现在出现很多的土壤问题。我们公司专门成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会针对不同的土壤,按照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去匹配不同的产品,在合理平衡的情况下保障农户实现高产高收。
产品的适用性问题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国外,不仅是农户,生产销售企业也要更注重产品的适用性,这点与国内价值观念不相符。国内强调的更多的是一个产品的卖相,颜色是否均匀,颗粒是否均匀,包装是否美观。像聚磷酸铵作为原料来配置液体肥,然后进行喷灌施肥。所以在国外,我们见到的很多是直接将湿漉漉的产品给客户送去,而国内做水溶肥料的企业反倒是要干燥,要流动性好,不结块,这本身就背离了肥料的实际应用。
汕头市微补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涛
中微量元素:少虚多实 细化分工
现在大家把中微量元素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我对行业最大的期望就是多一些实的做法,少一些虚的概念。因为现在的肥料厂很多,忽悠也很多,概念满天飞,到底谁该信,该信谁?我们确实容易迷了方向。
在中微量元素的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农户能够看到实际的效益,否则产品很难卖出去。给作物补充中微量元素实际就像给人体补钙,有些人体必须的元素不可或缺,当发现真正缺的时候再补就为时已晚。作物缺了钙或者缺铁也是同理,当你发现了再去补,喷三遍五遍是看不到效果的,所以给作物补充中微量元素的工作需要提前去做。
但是从这么多年的推广工作来看,如果真靠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很难去完成这项工作。如今我们成立了土壤肥料联盟,在联盟里我们联合了几家做不同品类的企业,大家互补,将各自擅长的产品结合,形成组合搭配销售,这样对整个行业,包括对肥料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社会进步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社会分工的细化。不论是生产厂家还是销售企业,大家不妨将思路打开,不要想着将所有东西都做全,而是将自己擅长的做精,站在各自企业发展的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以套餐的形式,进行强强联合。
云南马龙三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晖
标准、温度、转化是关键问题
海南有十八怪,我想其中有三个怪一定是留给聚磷酸铵的。说它怪,主要是因为面对它,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我们需要的是来自专家权威层面,对聚磷酸铵产品的一个客观、公正、科学的定位。
首先我想提出三个问题,相信也是很多涉及聚磷酸铵产品的生产厂家或者销售企业的一些疑惑。其一是用传统的肥料标准能否分析出聚磷酸铵中的五氧化二磷?其二是关于水解的过程。都说南方温度高,北方温度也高,到了夏季,北方气温超过30度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作为用户来讲我们很担心的问题就是温度太高,聚磷酸铵的水解过程会相对加快,给存储带来一定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其三则是关于聚磷酸铵在土壤中的转化问题,有人说聚磷酸铵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在土壤中的转化,但是我们使用灌装或者少灌的方式,水中没有那么多的微生物怎么办?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的速度究竟有多高,我们急需精准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
关于螯合这个词,我也存在疑问,聚磷酸铵的这个作用到底能不能称为螯合作用,我想得到专家的准确解读。所以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从一开始我们能将新生物的一些关键词做出正确解答,这也是对市场本身的一个良好的交代。同时我认为企业为了研究,可以去做实验,但是在聚磷酸铵的应用推广上,大家应该达成共识,那就是不能单独地去做聚磷酸铵的应用推广。如果单独去做,整个平衡就会被打破,出现很多作物生长不良好的搭配。最后,我还是希望将聚磷酸铵作为新的原料,液体肥料的新方向,从一开始做稳做实,做坚挺,使其能够直接改良土壤,造福农户。
山东泰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标
推广要从增强科学施肥意识开始
短链低聚多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浓度氮磷肥料,近年来已逐渐进入复混肥和液体肥料的生产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聚磷酸铵作为农业肥料的应用方面,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估计国内聚磷酸铵农用肥料的需求量在10-30万吨/年。
为顺应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泰宝生物自2012年起针对农用聚磷酸铵的开发成立项目课题组。2015年5月,泰宝公司“多聚磷酸铵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是中国第一个多聚磷酸铵高端水溶肥料方面的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我们在液体肥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首先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地方进行推广,并选择经济附加值比较高的作物进行应用;其次,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加外贸展会等多元化推广活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再次,加强外部合作,与国内多家水溶肥生产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延伸水溶肥产业链。
诚然,我国多聚磷酸铵主要用在固体肥料的生产方面,还没有涉及液体肥料。欧美等发达国家液体肥料发展很快,已占到整个肥料生产量的50%以上,如以色列达到100%。中国是在水肥一体产业推动下才刚刚兴起,目前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应用。
国内液体肥发展速度缓慢。原因一是缺乏技术支撑,产品功能特点无法有效在市场得以转化;二是人们对液体肥料认知度不足,大多数农户还没有使用液体肥料的习惯,同时还受限于生产、运输、施用设备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行业标准及登记“门槛”;三是产品不能像复混肥一样享受相关政策。
要加快中国液体肥料的发展步伐,第一,应建立液体肥料核心原料聚磷酸铵及尿素硝铵溶液的生产厂;第二,应建立生产清液或悬浮型的液体肥料厂和配送体系;第三,应制定液体肥料技术标准;第四,应广泛宣传液体肥料的优点,出版相关技术书籍;第五,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行业政策,才能推动其发展。从目前聚磷酸铵的市场认知度来看,其本身价值还没有真正被用户挖掘出来。我们生产商、渠道商要坚持从技术层面做引导,增强农户科学施肥意识,转变农户不合理的用肥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