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就好比一件作品,需要一位工匠的细心打造,才能成为一件非常有用的重器。而这位工匠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锻造出来的创新能力,才能将这个企业引领到不败之地,才能将这个企业注入的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将这个企业带到勇攀高峰、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潮流的高度。纵观黑山西洋特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超的所作所为,无疑他做到了。
战略发展:肥打天下
当时的西洋肥业可以说满目凄凉,百废待兴,全年只能生产几千吨的磷酸一铵,没有一点优势可言。从周超接手的这家破烂不堪的国营老厂开始,他以一名青年企业家的睿智眼光,看准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硫酸养家糊口,肥打天下”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向创新要起步、向创新要发展、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市场、向创新要成功”的理念。
公司想牢固起步、稳定发展及长久的生存,最重要的是要强化生产技术的创新,而所有的创新是由人来完成的,确切的说是由人才来完成的。国营老厂人才的使用和提拔上是论资排辈,而他提出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广泛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技术人才,在不断增加员工收入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放下包袱,一门心思搞创新。
周超意识到,当时西洋肥业的化肥生产规模、产品品牌、市场份额都不占优势。于是,他强化了生产规模和品牌建设的创新。他带领着科研团队,研发出全国领先的采取“喷浆造粒,化工合成”工艺生产的“西洋复合肥”,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一条年产10万吨优质复合肥生产线,使复合肥生产初具规模。同时,开辟销售市场,实现了“立足东北”的初始目标。为了进一步打开全国化肥市场,他又投巨资用极短的时间分别建成了各自年产10万吨的两条复合肥生产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周超在不断发展和扩大“西洋复合肥”生产和规模的同时,还适时建起了年产10万吨复混肥生产线和年产10万吨BB肥生产线各一条,从而使公司的年产化肥总量达到50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人民币,各系列的产品品种达到150多个。
在战略发展创新管理过程中,周超还提出了“借地发展”的理念。2000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他带着资金、技术和相关人员,看中了贵州磷矿及电力、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主动出击,通过租赁贵州国家核工业部的大型国企,成立了年产150万吨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贵州西洋肥业,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进军西部的民营企业,从而形成了“西洋复合肥”在全国“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战略格局。
品牌技术:赢得市场
在产能和规模不断提高的同时,周超还念念不忘强化品牌和质量创新。
他从质量抓起,先后成立了公司农化研究中心、市级技术研发中心,还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校长期合作,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他主动向科学要品牌,向技术要发展,不主张闭门造车,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与国内一流科研单位合作,与国际品牌接轨。每一个新品问世,都包含着科研单位严谨的科学把关和他与西洋肥业人的百般实践。每一次的新品发布会,他都会召集经销商和农民代表以及员工们到会,聘请科学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使其产品实至名归,货真价实,以致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了“西洋肥”之后感叹道:“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好肥料。”并奋笔疾书“大力发展西洋肥业,促进粮食高产优质”,进而将西洋肥用作国家重点水稻试验田专用肥。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他还注重与国际品牌接轨,利用加拿大的优质氮肥资源,与加拿大复合肥有限公司联手成立了“锦州加拿芬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加拿芬”知名国际品牌复合肥、复混肥一经问世,深受市场好评。
他在公司中一直灌输“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流程管理”制度,从原材料采购进厂,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到产品出库、不合格品返料处理,直至产品出厂跟踪,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管理”,从而确保把好产品质量关。
西洋肥业成立以来,周超根据不同时期的农作物需求,掌控市场发展脉搏与动向,带领他的研发团队,与全国相关科研团体精诚合作,适时开发出如下品牌产品投放市场,为农业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西洋肥经过一系列创新投入市场后,可谓大浪淘沙,以其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和农民朋友们的喜欢,同时也尝到了创新带来的丰硕成果。
2000年初,“西洋复合肥”在全国同行业中最早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全国绿色环保生态肥”、“全国唯一标志性品牌”、等一系列殊荣。周超凭借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使西洋肥业赢得了效益、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生存、赢得了发展。
营销管理:风生水起
纵观西洋肥业的发展历程,在周超的引领下,生产和营销上了一个新台阶,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其走过的每段路程,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工匠所具有的雄才大略和强化创新带来的勃勃生机。
公司从1997年成立,至2006年期间,称得上是一个快速上升期,产品产量和销售收入乃至缴纳税金等方面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黑山县全县总税收为9千万元,而西洋肥业一家企业就缴纳了4.6千万,占全县总税收的一半以上。2007年至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也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陷入低谷。从2010年至今,公司在周超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在各行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不断增加,致使许多化肥企业处于限产、停产的境地。此时周超挺身而出,告诉员工们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并且详细的提出了一系列精细化创新管理方案。扶江山于即倒,挽救企业于危难之中,时代企业工匠之魂再现。
他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适时地提出了“细节决定成败”、“持续创新”、“全员持续创新”、“快乐分享”等理念,深入推进6S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此外,他还坚定地提出了“持续创新”、继而“全员创新”的理念,收效颇丰。他先把“持续创新”在主任级以上管理干部中推行,纳入KPI考核指标。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可行并实施方案1千余条,共创直接经济效益3千余万元,管理创新规范了公司诸多的事物,树立了公司的形象。尝到了“持续创新”的甜果之后,周超又及时提出了“全员创新”的理念,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积分兑奖。一个人人讲创新,处处比成果的正能量正在企业中到处传递,持续创新之火已经燎原。
周超通过长期推进“6S”管理,使员工们养成了勤俭、整洁的良好意识和习惯,一个花园式工厂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还通过让员工们学习“烧火炕节能全流程原理”,使员工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颠覆性的改观。
周超强化管理创新的同时还注重销售的创新管理,开发业务员打拼市场创新不断。由县区市场管理,到省级市场管理,到大片区市场管理,从而把西洋肥业的市场网络,扩大到全国3千多个市县。“西洋肥”虽然已经名扬华夏,但周超还是强调“酒香还怕巷子深”这个道理。他时常讲,每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抓住了自身的规律。西洋肥业也不例外,它的规律就是“为农”。于是,他果断地聘请赵本山代言,“西洋肥种啥啥丰收”的名言传遍全国;与袁隆平合作,使广大农民对“西洋肥”更加信任;奥运冠军廖辉代言“西洋冠军肥”,更彰显“西洋肥”的强劲和霸气。
周超通过以上诸多的强化创新,在当前的形势下,仍然使西洋肥业生产和经营做得风生水起,不断创造公司的各项新高,从而彰显了公司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底蕴。
西洋肥业通过周超推进的强化创新,赢得了过去、赢得了当下、也必然赢得美好的未来。企业在这位工匠的精心打造下,不但取得了骄人的效益,还获得了诸多殊荣:他曾当选“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人大代表”、荣获过7年“锦州市功勋企业家”。
好工匠打造好重器,好企业家打造好企业。20年征程,西洋肥业站上全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