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6日,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山东翔龙集团联合主办的农资行业一场企业文化盛会——第六届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暨农资行业“时代工匠”颁奖典礼在山东临沂举行。会议针对工匠精神如何贯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企业文化理论如何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以促进农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如何打造农资服务品牌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并为18家农资行业“时代工匠”企业和16位“时代工匠”人物进行颁奖。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副巡视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艳梅,山东临沂市供销社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巩明文,山东翔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以及来自农资龙头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工匠精神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查迎新在致辞中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农资企业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注行业、专注品质、专注服务。现如今,工匠精神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凸显其时代精神,并逐步升华为企业文化,成为推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解永军表示:“匠人之心要求我们在专业领域不断完善,勇于创新。施可丰有信心把企业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水平,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工匠精神来引领发展、增进管理、提升心灵,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员工成长的价值之基,让工匠精神在企业代代相传。”
经过层层遴选,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农资企业获得“时代工匠”荣誉称号,云南农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国、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华等16位人物获得“时代工匠”荣誉称号。
修学峰对获奖企业和获奖个人表示祝贺。她提出,农资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此时在行业中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此次获奖企业涵盖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获奖个人既有企业掌舵人,也有基层一线人员,他们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表率。修学峰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把工匠精神融入企业自身发展当中,促进企业和行业更稳更快的发展。
会上,孙星详细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弘扬工业文化,建设制造强国。他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更倡导职业精神,重点在于育人,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结合其时代特点,使“工匠精神”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徐艳梅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同与会人员分享了以企业文化理论如何落地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她剖析了企业文化故事的误区和对仪式的误解,建议农资企业要尝试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由理论走向实践。
工匠精神引领行业发展
符纯华认为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升级当中。他指出应从三个方面践行工匠精神。一是要有自我否定的精神,才能不断升级,找准行业痛点和难点。二是要强调人的价值。三是要不忘初心,精雕细刻产品,让工匠精神融入到农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代表大会向农资行业发出倡议,他倡议: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农资行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以工匠标准要求自己,以工匠精神激励自己,从每一粒化肥做起,从每一次真诚服务做起,以坚守者、创新者的形象将工匠精神大写在行业发展的时代征程上,为实现宏伟的中国农业梦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中华合作时报社同施可丰签署了2017年宣传战略合作意向。16日,与会代表参观施可丰企业文化展示馆和生产基地,实地感受这家拥有23年发展历史的企业背后强大的企业文化体系和先进的技术工艺。
据了解,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于2007年在湖北宜昌首次举办,迄今已经举办六届。本次会议自4月份开始策划,6月份正式发起寻找农资行业“时代工匠”活动,7月份实施“农资时代工匠”大型系列报道,先后发出30余篇稿件,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农资行业践行工匠精神的高潮。
大会同期召开农资企业新媒体宣传座谈会,多家企业新媒体负责人参与讨论。大家积极分享了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针对如何扩大传播范围、如何提高内容质量等问题展开研讨,收获了丰硕的交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