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拓宽升级思路 共享创新红利
中国农用聚磷酸铵液体肥料产品应用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减少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增强水溶性以提高肥效、作为添加剂配合其他元素共同提高利用率将是未来磷肥的主要发展方向。”10月15日,林城贵阳。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农用聚磷酸铵液体肥料产品应用研讨会”上,国内权威农业专家判断:聚磷酸铵或将拓宽磷化工产业升级新思路、引领市场重新定位液体肥料换代产品的新理念。

    什么是聚磷酸铵?其在农用领域有何新作为?在这场水肥升级的巅峰对话中,行业代表紧扣“拓思路、话实战、创模式”三大主题,在分析聚磷酸铵在原料添加、技术研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集合优势之外,重点研讨了创新型液体肥料的市场定位、应用前景和精准推广模式。

    为深化产品认识、理清发展脉络,会议特邀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国内液体肥生产、研发、推广领域专家提供现场指导。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专家、中国农科院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清、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土壤肥料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旭、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辛龙、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西南区副主任涂仕华、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长陈明良、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主任王孝峰、中标标准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一中、瓮福产业研究院何雨博士等专家领导与会并发言,国内水溶肥、液体肥生产流通企业代表共逾200人到场参与讨论。

    会上,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光亮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承办方向大会致辞。曾峰认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低迷,国内农资行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农资行业亟需通过创新转型来创造新的增长点和盈利点。“在农资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不仅持续关注、扶持液体肥料产业的发展,更期待传统农资龙头企业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在变革中迎来新的春天。”

    何光亮在致辞中表示:“聚磷酸铵在国际上主要应用于大田。国内受制于运输条件,产品的推广存在一定难度。瓮福集团以贵州为中心,甘肃、四川、福建三大基地为支持,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目前瓮福年产20万吨的聚磷酸铵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并预计在‘十三五’末拥有3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瓮福集团目标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商和中国水肥一体化领军企业。未来,我们将与科研、流通、种植领域加强合作,为国家生态农业愿景做出更大贡献。”

    在专题讨论环节,主办方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话市场一线人员,畅谈推广、破解谜团。其中聚磷酸铵与其他元素的融合问题、农用聚磷酸铵的高效推广模式、农用聚磷酸铵团体标准的制定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话题。

    据悉,近年来国际肥料消费正在向高浓度、复合化、液体化的方向发展。液体复合肥由于具有生产养分含量高、易于复合、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便于配方施肥、滴灌喷灌施肥和机械化施肥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而随着国内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和精准施肥条件逐渐齐备,国内液体肥料市场仍有大量空白亟需填补。

    专家指出,聚磷酸铵的出现拓宽了水溶肥、液体肥的在原料和添加上的新思路。对行业而言,我国磷资源储量较大,对聚磷酸铵的高效开发,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磷资源精细开发和生态、循环发展战略。从市场角度来说,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针对农用聚磷酸铵进行开发,早已得到广泛使用,为我国聚磷酸铵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技术层面,聚磷酸铵完全溶解,且相容性好,不易与土壤溶液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反应使磷酸根失效,并具有螯合金属离子的作用,可以提高诸如锌、锰等微量元素的活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得益于‘溶解性和相容性’两大优势,聚磷酸铵不仅是液体肥料的主要品种,更将成为液体肥料的重要基础原料。以聚磷酸铵为代表的新型磷肥将大有可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