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开启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 中国泥炭市场空间容量巨大
第十五届国际泥炭大会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古晋市举行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近日,第十五届国际泥炭大会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古晋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泥炭地学会委托马来西亚泥炭学会主办。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行业分会代表团一行参加了此次国际泥炭大会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提出,泥炭是生命再造之基,中国开启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大有可为。

    会上,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在大会上做了《让中国开启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的精彩报告。他表示,开展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主要面向农业,引进和消化欧洲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开启中国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中国的成功经验,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泥炭健康产业带来的幸福生活极具深远影响。对此,中国开启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以适应气候变化、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为主题,通过提升农作物品质,刺激民众内生需求,促进以人为中心的新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通过“泥炭+”,调整新型农业生产力和生态关系,全面缔造“土壤修复调理化+微域农业精准化+生态农业有机化+健康产业人性化+开辟新资源地”的新田园生产模式大有作为。

    据了解,世界泥炭年开采量约6400万立方米,50%应用于农业。而中国泥炭年开采量约150万立方米,90%应用于农业,主要面向泥炭资源利用、专业基质、泥炭肥料、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等领域。目前,开启中国泥炭产业新生活运动的五大类市场,预计5年期总产值约2300亿元人民币。从目前来看,中国现有泥炭资源约124亿立方米,可资利用不足8%,且以分解度大、纤维含量低、结构性差的草本泥炭为主,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对泥炭产品“数量+质量”的要求。据统计,2014年中国泥炭产品销售量500万立方米,其中进口泥炭资源约1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泥炭产品的市场需求。

    未来中国泥炭市场空间容量巨大。曾宪成认为,首先必须满足泥炭产品的需求,实现泥炭资源综合利用。推算未来5年期,中国进口泥炭资源量约1500万立方米,如果按照350元/立方米计算,市场利用空间约53亿元人民币。对此,无论是国内保护性开发,还是全球资源化利用,中国市场利用空间巨大。其次,实现专业基质普利个性化。现在工厂化育苗、园艺栽培、个性化种植等对基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估计,未来中国每年用于蔬菜、花卉、瓜果、棉花、水稻、烟草、甜菜等经济作物育苗的育苗基质总量达5000万立方米。第三,就是土壤修复或再生产。目前,中国泥炭土壤修复调理剂主要应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推算未来5年,保护地面积可达100万公顷。如果每公顷按照0.4立方米泥炭土×500元计算,仅保护地土壤修复市场可达2亿元人民币。第四,泥炭肥料环境友好。泥炭作为提取腐植酸的一个重要原料来源,现有泥炭腐植酸基础肥料(底肥)、叶面肥料、水溶肥料、有机肥料、保水肥料等产品类型多种多样,独具个性化。推算未来5年期,泥炭腐植酸肥料需求量将超过500万吨,产值达130亿元人民币(按照2600元/吨计算)。第五,水污染治理量大面宽。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环境科学家指出,水体中的腐植酸类物质是污染物的“清道夫”,犹如水体的“白细胞”。工业提取的腐植酸包括泥炭在内,可用于调节水质、净化水体、优化水生生物、解污降污以及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等,应用领域与市场开发空间巨大。依污水处理为例,2014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为716.20亿吨,约占世界年污水排放量的1/6 。其中0.3‰使用腐植酸水污染治理产品,产值约2000亿元人民币(吨价约1万元)。

    据悉,国际泥炭大会(IPC)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国际泥炭地学会(IPS)的主要科学活动。自1954年在爱尔兰举办第一次国际泥炭大会以来,每四年举办一次,迄今已经15届了。

    与往年一样,本次会议的学术中心强化全球泥炭和泥炭地的各个方面。从原始、开垦和重建泥炭上获取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发表,报告者提供了泥炭地碳排放、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开采迹地利用和泥炭地恢复、自然保护和泥炭地责任管理的最新成果。在墙报展览和企业展览中,用于能源、园艺、文化、教育、医药和泥炭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泥炭产品得到展示,包括泥炭艺术、文学和音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