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6年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结合气候管理 力争优质高产


    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棉苗长势等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力争夺取今年棉花优质高产。

    西北内陆棉区根据气候

    预防棉蚜虫等虫害

    北疆4月下旬至5月低温雨水天气连续发生,导致棉苗生长发育缓慢,棉田补种、翻种较多;南疆部分棉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棉蚜虫、棉蓟马等虫害偏重。结合当前棉花生长情况和气候特点,提出指导意见:

    肥水。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宜在初花时期,随后采取周期性滴灌,6-10天滴灌一次,亩灌量为25-30立方米。根据土壤肥力、棉花长势、目标产量,每次随水亩施棉花专用肥或尿素、磷酸铵混配肥3-8千克。

    化控。在肥水管理前后,如棉株营养生长偏旺、个体结构偏大时,应喷施缩节胺进行调控。打顶后10天左右喷施缩节胺,控制枝尖生长。

    打顶。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原则,棉田果枝达7-10个/株,或棉花株高超过80厘米时,及时打顶。7月10日前打顶结束。

    防虫。对棉盲蝽、棉铃虫等虫害采取预防性防治措施,棉盲蝽可选用2.5%功夫菊酯防治,棉铃虫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辛硫磷等喷雾防治。对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采取“点片发生,点片防治”的方法,在发生初期,对其中心株进行拔除、药剂涂茎、化学防治。

    减害。一是遭受连续低温雨水灾害的晚发棉田,应及时排水、中耕晾墒,采取促早技术,适时晚揭膜早打顶,施用赤霉素等高效生长调节剂和追施尿素、叶面肥促进生长发育。二是遭受大风、冰雹灾害的棉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长江流域棉区根据渍涝灾害风险程度及时管理

    今年5月至今,长江流域棉区长期阴雨低温寡照,降雨量多于常年,棉苗素质不高。针对此,提出中期管理意见:

    施肥。稳施蕾肥:对地力差、基肥不足、棉苗长势弱的棉田,注重施用磷钾肥、适当补氮;对早发或苗肥足、长势旺的棉花,只施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每亩施用复合肥2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60-80千克、粪肥250千克。

    追施花铃肥:对移栽早熟棉品种,单株平均有1-2个幼铃时追施第一次花铃肥,亩均施用尿素20千克或施用45%复合肥50千克。第一次花铃肥后10-15天,再次施尿素15-20千克/亩。对长势好或前期施用缓释肥的棉田,可在7月底或打顶后根据棉田整体长势,酌情补施盖顶肥。

    调控。对肥水充足有旺长趋势的棉苗以控为主;对长势较弱的棉苗以促为主。一般从结铃期到打顶后7天施用缩节胺2-3次。长势较差的棉株早打顶,长势旺盛的棉株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

    减灾。为防止渍涝灾害的发生,棉田实行高垄深沟,开好三沟并保持畅通,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松土除草,培土壅根。

    防病虫。在多雨条件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将呈多发重发态势,重点在预防,应及时清沟沥水,保持棉田干爽,增施有机肥、钾肥,如有发生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棉盲蝽、棉蚜虫及杂草多发生于阴雨寡照天气,应重点关注,及时防控。

    (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