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北京平谷:农民眼中的农村电商

□《中国农资》记者 贾然然

    除夕辞旧别样过,鞭炮声中话丰年。春节间隙,茶余饭后,老乡们聚在一起除了相互祝福,更多的则是在一起相互学习,讨教如何将自己来年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如何增产增收。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许家务村是记者的出生地,是梦开始的地方。与大家所熟悉的农业大省不同,平谷区主要以种植桃树为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平谷区的桃子口感好、产量高,远销世界各地,大桃名副其实地成为平谷区最为形象的“代言人”。

    出生在“大桃之乡”的我,虽然没能亲自感受到过耕作收获的乐趣,但我的爷爷可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每每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亩三分地桃子挂满枝头时,都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并亲切称它为“摇钱树”。是呀,每一位农民都怀揣着梦想,树上结的每个桃子都发着光,都孕育着希望。

    众所周知,桃园春季管理的好坏,对翌年的生产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听爷爷说,每年春节期间,村子里都会组织一场人数不等的活动,专业术语就叫“专家讲堂”。活动会委派专家以及村子里的种植能手直面交流,答疑解惑,为明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活动现场也就成了大家互相学习的平台。于我而言,就有机会跟大家聊聊农资那点事了。

    镜头一:60岁以上群体

    虚无缥缈的电商

    看不见摸不着

    新年新气象,而我的采访核心也围绕着新热点——农资电商。“您的手机能上网吗?”

    “眼花了,手机上的字基本看不清……”

    “你帮我看看,能不能上网,能上网我也不会用……”

    “手机是孩子过节送的,平时不怎么用,看看时间,接打电话……”

    问题一经抛出,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有条不紊地回答道。

    “在网上买过东西么,网上下单买农资产品能接受吗?”

    “前段时间孩子从网上买吃的寄回家,东西不错,还得去村委会取,快递不给送到家。”

    “化肥农药一般都在零售店买,还能有人帮介绍怎么用,网上买的肥料不会用怎么办?”

    “听说网上买的东西经常会有假货,零售店买习惯了,可信度高……”

    记者感受到,这一年龄层面的人,很少接触新鲜事物,传统的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在平谷区,农户购买农资产品都是去往距离村子不远的“夫妻”零售店,用着放心,只有他们推荐的新产品才愿意尝试使用。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愿意触网电商,更何况是上网买农资。在他们心里互联网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用着心里不踏实。

    镜头二:40岁左右群体

    内心向往电商

    诸多疑问亟待解决

    许家务村人称种植能手的杨叔叔向记者透露,自己经常网上购物,但只局限于生活用品以及食品,听到记者说化肥、农药也可以网上购买,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并表示回去要试一试。记者在与杨大爷聊天的过程中,他在感觉新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问题。记者通过采访,总结出40岁左右的农户所担心的问题。从物流角度上考虑,农村的物流并没有城里的那么发达,一般快递员会将产品统一送到村委会,并不会挨家挨户,走街串巷。从技术层面来看,农村电商虽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尚未成熟,无法进行后期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从监管力度方面,网购产品的真实性的保证力度不够,真假产品鱼目混珠,令农民头疼,而农资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购买渠道以及权威认证的严肃性,一旦出现假货情况,农民损失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农村电商而言,不同年龄段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构想,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就平谷区而言,目前桃树的经营者种植较为分散,多数维持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记者看来,土地的经营规模决定经营质量的好坏,一旦有了规模,后期的设备以及类似电商的新奇想法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