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准”值几个钱?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参加中化化肥在安徽长丰县组织的精准扶贫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精准的价值。精准到底值几个钱?如果说精准值30万平方公里国土,你信吗?

    1727年,清政府同沙俄签订《布连斯奇界约》;1728年,签订《恰克图条约》。当时清廷代表没有精确地图,对边界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只能使用俄方提供的地图,以至被骗,损失惨重,丢失贝加尔湖以南、恰克图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878年,崇厚同沙俄谈判伊犁问题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无图可用。胡林翼在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基础上修订的《大清一统舆图》虽有经纬网,但1:200万的比例过小,边地译名混乱。崇厚参照俄方《分界图说》绘制《伊犁分界图》时,出现地名定位错误、天山位置偏移等问题,让地图上划归俄方的面积,比实际划归俄方的面积,要小很多。致使崇厚一度相信,大部分失土已被收回,实则损失极大。

    说到清朝时中国国土沦丧的痛心历史,除了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割地失土外,这种不精细造成的国土沦丧也比比皆是。只是前者属于悲壮的割地,广为人知;而后者实属窝囊的失土,太伤人面子了,所以一直藏着掖着。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估计只有下面这个故事最广为传播了。说的是沙俄军官向清朝边境守军提出要借一块牛皮大的土地。一牛皮不过数平米,清边境守军将领就答应了,结果沙俄军官的上级狼子野心、厚颜无耻,用一张牛皮裁成的细绳子圈了上千平米的中国土地。等清军发现时,已经大错酿成、悔之晚矣。这个故事借着小说家的演绎,起到了比正史还厉害的传播和教育意义。我们要反思的是如果缺失了追求精准的理念,与人打交道要吃亏,对地打交道,也会吃亏。

    过去长期大量地依靠化肥农药来实现增产增收,精细与否的问题被掩盖了。但等到环境与我们算账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在粗放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那么远。中国化肥利用率与国际上平均水平的差距,就是我们在精细化道路上要追赶的距离。肥药“零增长”可谓是“替天行道”,让人替不会说话的大地发出了最后的指令——如果继续走肥药堆积农业的道路,土地要罢工,环境要发声。这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陈情与疾呼。

    现在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来得及吗?出发就永远不晚。我们要的精细化是对大地满怀深情的共生共荣。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人给土地过量的肥药,地就给人板结、盐碱与黄沙。我们要的精细化是对同胞细致入微的关照。在中化化肥安徽扶贫活动的现场,我们看到了经过精细化之手调配的施肥管理套餐,了解到长远的科技造血的规划和关怀。对一个人的呵护,如果不是精心细心,怎么能实现?对土地的调养恢复,如果不是精细科学,又怎能达到?

    精准值几个钱?精准本身就是钱。丢掉了精准,就等于丢掉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