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王之烦恼
王某正规农业院校毕业,对农业技术几乎样样都通,被当地一家农药批发商聘为技术员。转眼七年过去,客户都对他十分看好,方圆十几里的菜农都跑来找他看病配药。在一次聚会上,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有技术,又有客户资源,为什么不自己开农资店?在别人公司干的再好,还不是拿死工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长时间,这位王技术员还真辞掉了工作,随着一阵鞭炮的响声,自己的农资店在镇上开业啦。
自己开店,更不敢有一丝懈怠,他服务热情,起早贪黑。但想不到来的顾客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多。由于刚开业,资金也不充足,有些品牌产品也代理不了,货不全,农民来的更少了。再说店开在镇上,一些客户要求他下村送货上门,少了不够车费,多了有时人手又不够,于是只能雇人送货,这无形中又加大了费用。既然已开业,虽然困难,也只能硬着透皮干下去。转眼两年过去了,又到了交房租的时间了,年底面对一大堆欠条,和欠发的人员工资、贷款利息,除去花销已所剩无几。为防止亏损,他只好关门转行。
初次创业的失败,小王总结了一个教训:事业上的挫败缘于自身的错位。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由这个事例让我想起那个“火焰和木柴”的故事:一颗小煤球在温热的炉灰里,隐隐地闪着红光。它不想在炉灰中无声无息地熄灭,就尽量往炉灰的深处里钻。到了吃饭的时间,人们把干树枝和木柴塞进冷却的炉子里。快要熄灭的小煤球又复活了。火焰这下又高兴了,它越烧越旺,燃烧得更加起劲了。火焰顽强地穿透木柴,喷射出许多焰火似的小星星。这时的火焰不愿再待在炉子里,只觉得这地方太小又太挤,再也容不下它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缝隙,火焰兴奋地向外冲去,结果是可想而知,狂妄自大的火焰,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怜的火焰至死也不明白,离开了木柴,它将一事无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火焰是借助木柴的力量,才能熊熊地燃烧。可是火焰却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想脱离木柴冲出炉膛,到外面去展现自己的本事。结果冲出炉膛,很快就熄灭了。
现实的社会中也不难发现类似故事里的火焰般的人物,小王也许算其中一个。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今天,我们当然应大力弘扬独立的创业精神,但我们不提倡脱离实际的盲目行动。在创业前就应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干自己擅长的,干自己该干的。另外,能帮助别人成功,本身也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有时离开了团队离开了伙伴,就像火焰离开了木柴,任何一颗火苗都不会燃起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