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化服务迈向高端定制化时代
第五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中盐红四方2015年互联网+肥料战略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贾然然

会议现场。
与会嘉宾一行参观中盐安徽红四方肥料生产现场。

      10月29-3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中盐红四方2015年互联网+肥料战略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吸引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等科研院所以及全国肥料生产、流通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会。此次会议的举办,旨在提升我国农化服务水平,研讨互联网+肥料战略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李光做《互联网+农化服务,推进肥料转型发展》主题报告,全面阐述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广高端农化服务势在必行。李光表示,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化肥产品为载体,以农民和耕地为服务对象,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农业化学基本理论。农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作为农化服务的倡导者、实践者,在介绍了安徽省化肥工业发展轨迹之余,用16字概括当前我国肥料行业面临形势,即“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政策从严、效益下滑”。他指出,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突破固有思维,摸索出适应现代农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将农化服务水平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盐红四方副总经理陈勇在致辞中介绍,1989年红四方率先成立农化服务中心,并提出“高浓度、多元化、测土配肥、科学种田”的发展思路。“农化服务工作一直是公司复混肥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我们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肥料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高效的农化服务+优质产品是带领农户致富的法宝之一。简而言之,离开农化服务,新一代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销售服务不可能得到完美地结合。”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王印海对明年新形势下的农化服务工作提出8条要求。他表示,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组建66家,是农化服务的“国家队”。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的成立旨在将分散的服务中心组建并形成共享平台,探索可复制的农化服务模式,体现农化服务“国家队”的标准水平。

    在互联网+肥料战略研讨上,中国农大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新平做《迈向化肥零增长的新时代——现状、潜力与对策》主题发言。陈新平认为,化肥零增长首先要明确化肥的作用,未来预测减项主要为有机废弃物替代、土壤肥力提升、高效肥料与施肥技术、规模化经营;增项主要为产量提升、种植结构调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站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治安,安徽农大资环学院院长郜红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主任杜昌文分别就化肥增值技术、绿色高效专用肥创新及应用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此外,北京大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程彦亭、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营销中心总监王根杰、北京华丰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宏啟、沃库工业网CEO贺三龙、苏州邀久邀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等分别围绕农资电商发展出路、农资互联网发展模拟推演、农资电商发展核心等内容展开激烈探讨。

    会上,农化服务办公室秘书长徐兴家对2015全国农化服务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集体表彰,将会议推向高潮。会后,与会代表一行考察、参观中盐红四方复合肥生产现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