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土壤健康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王益权

    土壤退化问题 引世界各国关注

    目前大多数作物的产量水平远远低于其产量潜力,其原因主要是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土壤退化。土壤退化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土壤退化会引发水土流失,使得耕作层变薄,土体受到破坏,利用面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全国每年土壤流失总量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减10mm厚的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1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因化肥、农药、生物调节剂等使用不当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结构变坏,板结。我国1.23亿hm2的耕地中,低产土壤占2/3,其中产量在2250kg/hm2以下的低产田占耕地的1/3。

    虽然业内专家对于土壤退化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土壤退化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在于土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事实上,根据土壤退化的主导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潜在土地退化,泛指一个地区在气候、地形等综合自然作用下所产生的土地退化;二是实际土地退化,指人为对土地施加影响后土地退化。实际土地退化是现代农业土壤退化的主要问题。土壤的退化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例如植物的退化、大气的退化、水质退化。

    因此,挖掘生产力是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土地的有效途径,而归根结底是土壤培肥与科学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Rengasamy曾说过:“目前许多农作物的平均产量仍然低于根据气候条件所指定的潜在产量。几十年来,应用表层10cm的土壤耕作和保护设施并没有增长多少农作物产量,根际增殖和植物生长利用底土在农业系统中被大大忽略了。当然,除了适当温度、水分和养分,根际还需要透气和低机械强度的环境。”因此,未来农业生产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如何处理土层板结;二是解决养分缺乏问题;三是化解盐碱化、酸化、有毒元素、微生物活性低。

    土壤诊断:

    达到“三稳、三化”标准

    到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为病人检查化验,再根据结果开药方,以对症下药。在农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间医生根据耕地肥力状况而开出营养处方的过程。有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土壤的健康诊断,及时检测作物根系环境生长状况。同人体健康诊断一样,土壤诊断也有先后次序。若未按照次序进行,往往会因为未掌握土壤症结所在,反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一般土壤健康诊断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检测土壤物理性状,查看土壤通气状况及排水性。第二,检测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代表土壤中黏粒、粉粒和砂粒的相对含量。第三,检测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酸碱值,一般而言,土壤pH值小于5.5属于强酸性土壤,除耐酸作物外,其他作物均生长不良;而pH值高于8.0亦不利于一般作物生长。

    土壤诊断是下一步土壤改良的基础。土壤改良必须针对土壤中妨碍植物生长的问题,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实效的原则,制定改良措施。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现阶段,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水利土壤改良。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改良土壤性状和改良农田环境,为提高肥力创造条件;二是工程土壤改良。运用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洪漫地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工程改良土壤在平原、山丘地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三是生物土壤改良。通过各种生物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状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消除土壤中的不利因素;四是化学土壤改良法——化学改良剂。将化学物质加入土壤,使其不良化学性质得以排除或减轻,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风沙土的基本要求是制止风沙土的流动,保护与之相邻的农田不受破坏,各种改良措施宜搭配进行,相辅相成。

    土壤诊断的最终目的是使土壤达到“三稳、三化”的健康标准。“三稳”即通过施肥耕作措施,做到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和数量保持持久的稳定;做到土壤中的腐殖质合成和分解反应生成物,能保持层厚量多的稳定状态;保证土壤水文结构层次能持久。“三化”即针对微生物区系不稳定,加施细菌肥,实现土壤细菌化;针对腐殖质含量减少,加施有机肥,实现土壤腐殖质化;针对土壤板结、不化块的缺点,采用“半旱式耕作制”,实现土壤结构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