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牌故事与故事营销(58)
用刀子在你脸上“整”一个故事

《中国农资》 记者 赵光辉

      黄晓明、Angelababy的超豪华婚礼尚未散去舆论热度,一个怪现象出现了——人们开始关注并不厌其烦地验证明星的美脸到底有没有整过容。光Angelababy的原貌与貌似整过容的比对照片就充斥着各大娱乐网站的页面。要说明星有没有整过容,本是个可以不讨论的问题——他或她愿意整,又对工作有益,随他(她)吧。可偏偏有好事的娱记,整天就跟明星的五官磕上了。也不知从哪里搜集来那么多明星过去的照片,严丝合缝地进行对比,然后得出肯定整过的结论云云。

    对此,有一种解读叫“新闻社会心理说”,主要是分析新闻事件前后的社会心理逻辑:这边刚刚风风光光地抱得美人归,那边就有人开始攻击。这场“关于脸蛋的整容奥秘”的刑侦级别的探究,其背后可能是社会仇富心态的扭曲发泄。一些人对黄教主和Angelababy羡慕嫉妒恨,那就要出出气,恶心恶心你的蜜月。据说凤姐也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声——看来,我和Angelababy之间也就差了一个整容的距离。

    可问题是,如果这种不平等是医院造成的,那我们人人上一趟医院不就可以实现众生平等了?显然这是不靠谱的。所以,我倒宁愿相信这是一场“整形医院营销说”。他们依托以下两类故事手段,不断将整容问题泛社会化,大有使之成为比爱情还永恒的主题。一类是正面励志故事。将一些通过整容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传播出去,对社会极具诱惑。一批又一批的有志男女“丑则思变”,千里迢迢赶往首尔,将大把钞票留给了整容医院。但只有正面故事还不够,另一类是明星整容谜案——到底整没整,永远是一笔糊涂账。这边刚刚新旧容颜“德比”大战,言之凿凿;那边就主动上医院做检查,不惜动用X光证明整容是没影儿的事。

    在我看来,正反两类故事都符合医院的利益,锁住社会关注,不断拉升整容动机。因此,有理由相信这是整形医院的营销战略——不仅在你脸上整出“美丽”,还要在你脸上整出“故事”。有了这类故事奠定的坚实基础,严肃媒体曝光的关于整容失败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并不足以撼动它话题王的地位,以及整容的正当合理有益性。

    从整容类科技服务医疗产品的营销看,它无疑是很成功的。“到底有没有整”引发人的兴趣与围观;“我要整”催生你的内在需求动机。我们再看农资产品,也很具有可以关注解析的科技含量,更具有与农业收获之间实则有直接关联,虚则说不清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这两种状态下,如果我们能够善于使用故事,一定能为农资营销的创新和操作提供新的开拓。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