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淡季价格走低 内销出口双向遇冷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马上挥别10月,国内化肥业者在淡季中盘点一年来的收获。繁荣的国际市场像是春节的福包,打开了可能收获有限,但关键要热闹。而待出口的暖意散去,龙头磷肥企业不得不回归“闹心”的国内市场。传统产品不受待见,价格涨、出货少,价格跌、不赚钱。终归不复当年之勇。百感交集中,全国高浓度磷复肥会议即将在西安召开,相关冬储政策将正式定调,磷肥行业少不得又要在患得患失中期待2016能有一个好行情。远观之余,本周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近景。

    冬储预收一般 意向价格松动

    10月份,随着国内华北华东秋季用肥陆续启动,二铵国内秋季销售告一段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价格下滑,出口新单成交不多,二铵企业关注重心陆续转移至国内冬储市场。但冬储市场的走向明显低于预期。受出口价格下跌及粮食价格不高影响,下游贸易商打款积极性较低。企业大多已不定价预收走货为主,企业报价多维持前期报价,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2650-2700元/吨。但市场获悉,64%二铵东北主流意向到站价格2850-2950元/吨,甘肃地区64%二铵到站价2850元/吨左右,新疆64%二铵到站3000-3050元/吨,折合出厂2550-2600元/吨,较前期价格降低。

    做市场分析,关键不是说了什么,重要的是看看实现没。此前我们判断,在货物流通趋止的情况下,小幅价格调整刺激不了谁的神经,也无法促成更多的订单。有条件的企业提前预收订单,有需要的企业安排一下设备检修,在磷复肥会前的半个月里,中国化肥市场的参与者、观察者必须耐住寂寞、继续等待。事实证明,虽然下游观望为主,但厂家仍顶着销售压力,价格维持“稳”常态,企业坚持“静”心态。而对于姗姗来迟的政策指引,我们认为,忠于市场现状才能做出最准确的预测。市场下行压力之下,未来国内磷肥价格虽不至于一泻千里,至少也会出现阶段性回落。这对于冬储市场是一个警示。

    国际价格疲软

    企业出口收官

    印度4-10月份约进口二铵559万吨,后期采购需求寥寥。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9月中国磷酸二铵出口133.58万吨,出口均价462美元/吨,与去年同期58.06万吨相比增加130%。1-9月份中国磷酸二铵出口量566.25万吨,与去年同期293.88万吨相比增加92.68%。市场进入淡季,预期的价格走低使得磷肥的全球流通持续低迷。尽管巴基斯坦有一单3.5万吨二铵的招标,但印度在10月第三周还是没有采购二铵的计划。从10月初我们就已经认清一个事实:年底之前,国际磷肥价格将保持相对低位。这一次我们拒绝打脸。

    在中国传统的纸牌骰子等游戏中有一句名言流传甚广:“先赢的是纸,后赢的是钱。”字面意思上是告诉玩家不要笑得太早,背后的深层含义是:赚到了一定要快跑。对于今年的国际磷肥出口来说,这句话非常值得谨记。

    目前,出口新单成交基本停滞。华中、西南地区龙头企业仍有少量出口订单在发,但国际市场表现较差,出口价格较低,目前中国二铵出口离岸价降至428-430美元/吨。从475美元/吨到428美元/吨,磷肥国际价格的落差惊得出口商一身冷汗。如果价格滑坡出现在7-8月,国内磷肥企业肯定会感觉度日如年。值得庆幸的是,寒流到来在10月。睿智的国人早早鸣金收兵,停接新单,笑看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仿佛置身事外。

    2015年,国内磷肥出口基本可以宣告胜利收官。而低迷的国际价格持续多久,目前尚未可知。不过试想一下,如果磷肥低价持续到明年初,国内企业显然不能继续淡定。而且经过2015年轰轰烈烈的出口、刀光剑影的博弈,国际贸易商是否又掌握到了中国磷肥出口的规律和底线?年底时光,暂时不用与邻国商人在谈判桌上争得面红耳赤,企业应抓紧审视自己在减量提质方面的工作进展几何。纠结茶杯间风波之余,我们更希望看到茶香通透、茶色澄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