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茫茫的大草原上,几千年来形成的游牧文明正在被农耕文明所替代。草原上的农耕文明发展速度之快,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昔日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正在被“万亩良田丰收梦”取而代之。然而在这片大草原上推广集约农业、科技农业的生力军,就是一群群可爱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人。9月3日至9月20日,记者踏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寻找草原上升起的为农服务平台。
兴安盟:为数不多的地市级中心社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兴安盟中心社社长薛春红告诉记者,她以前从事两项工作,一是建材大理石工程,从2005年开始帮助施工方进行建筑物大理石立面;二是服装皮草销售,两项生意效益非常好,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之所以选择加盟“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是因为亲属在吉林地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亲属的介绍下,了解到了中农控股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薛春红坦言,从一个行业转型到另外的行业,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建材行业日趋萧条,转型已经成为必然,然而转型真正发自内心的原因,在于坚定了为农服务的信心。让农民种地更省心、省钱、省力,让当地的农业生产走向科技化、集约化,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她一直坚持下去的理念。之所以选择中农控股,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对中农控股的产品非常熟悉,再就是直观看到了当地农民在使用中农控股的产品,感受到了农民认可的产品一定是质量过硬的产品。在筹建兴安盟中心社的过程中,她两次受到了中农控股的邀请到企业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对中农的实力和品质得到了直观的了解。经过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了解,由此毅然加入到“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成为了一名中心社社长。
兴安盟地区的种植结构以玉米为主、水稻为辅,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杂粮和葵花。面对较为复杂的种植结构,中心社坚持以农化服务专员工作为主,让农化服务专员成为中心社社长和基层社社长的纽带。
在农资直供方面,中心社坚持贯彻国家推行的“沃土计划”,针对当地土壤板结的现状,将中农控股的主打产品——“大地之秀”土壤调理剂以直供的形式推广下去,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当前中心社建立基层社1080家,社员人数67000人,入社土地总面积345.6万亩,中心社服务专员团队接近1600人,基层社社长105人。
薛春红告诉记者,中心社对团队架构非常重视,她亲自组建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中心社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中,包含了人力资源、农资直供、金融财务、企业文化等多个板块。在中心社管理上,让人力资源团队和办公室团队充分发挥职能,保障中心社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庞大的人员队伍,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中心社采取内勤工作人员高工资,销售直供推广人员高提成,基层社社长分配股权的激励机制,将人员队伍紧密地团结在中心社周围。从基层的反映来看,社员们认可农资直供,中心社还将进一步开展农机配套工作,将社员们的农耕劳动进一步解放出来,当前有部分村镇要建立农机大队,中心社对接农机生产企业,帮助社员提供农机贷款和中心社补贴,切实帮助社员解决农机实际问题。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心社将降低社员劳动强度作为中心工作。在秋收工作中,帮助农民订购农机和助农收割,同时还要帮助社员进行粮食收储。在生活方面,帮助社员在生活用品方面进行优惠采购,重点帮助社员以优惠价格采购年货。进入冬季至明年春季,将农资产品的订货储备工作切实落实下去,让社员在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优惠和实惠。
科尔沁右翼前旗:“铁老大”社长的大作为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科尔沁右翼前旗中心社隶属于兴安盟中心社,社长顿长海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早年间是铁路工作出身,在吉林白城机务段,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放松,属于早期下海经商的国企职工。1994年至1999年,作为小型企业主从事商品贸易工作,2002年至2006年,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2014年12月,他从企业高管岗位上接触到了“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在拿到合作社的相关资料后,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在网络上进行了资料的补充,从而进一步投入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中,成为了一名中心社社长。
顿长海向记者透露,选择与中农控股合作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农“根植大地,服务‘三农’”的理念,他认为农资合作社是一项阳光产业,合作社与传统的农资经销不同,作为从业者没有经济负担,而中农控股的经营板块也与普通农资经销不同,能够真正为社员节约成本,让社员得到实惠。在团队建设方面,中心社所有成员长期扎根基层,在实干中总结经验,形成边干边总结的良好模式。目前中心社社员近3万户,入社土地总面积116万亩左右,在农民积极响应入社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成为首要问题。中心社先从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工作,让更多农民了解合作社,用到中心社推广的农资产品,同时便于集中宣传。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得到实惠的社员以他们的口碑将中心社的运营模式辐射到人口密度小种植面积大的地区。
中心社在整体规划与管理中,做好区域划分工作,进行协同统筹管理。目前每个区域分配1至3名服务专员,每个专员管辖5至15名基层社长,目前全社共有专员19人、基层社社长206人,基层社268家。当地种植结构以水田为主,全旗东部、北部、西北部以玉米为主,全旗以杂粮种植为辅。目前除了土壤调理剂,中心社还在推广“大地之秀”复合肥和氮钾追施肥以及荷兰进口叶面肥。在农资直供工作中,组织帮扶小组下基层工作,组织专员、基层社长、社员5人一组,带上产品样品,以及中农有关政策,以村屯为网点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建立起了示范田。
顿长海愉快地告诉记者,在工作中,看到社员获得补贴后的愉悦的笑脸,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认可。他认为中农的为农服务政策是接地气的,因此更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经验相互学习,取得更大的收获。后期将在现有工作力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社实际情况,继续开展帮扶小组下基层工作,中心社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奖罚制度,评选出对社员展开回访工作,从基层向上回访,将细节工作做实,加大力度保持与专员和基层社长的联系。中心社还将构建微信平台,实时发布中心社动态,做好市场跟进工作,将更多的惠农政策服务于农。
科尔沁草原:走基层倾听社员的声音
在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永长村,村主任王明军向记者介绍,他今年3月11日加入兴安盟中心社,订购了土壤调理剂。目前全村800多户村民,一半以上使用该款产品。土壤调理剂统一价格30元/袋,订一袋调理剂发放60元补贴券,促进了社员对于直供模式认可。调理剂使用后作物苗期长势好,根系发达,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预计平均亩产1000多斤,自家的230多亩地,也使用了该款产品。10月初进入收获期后,预计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并不高,希望合作社统一收粮,做到农资产品直供,粮食收储直销,将农民的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上去。在村子里还有绿豆、高粱、谷子也施用调理剂,最保守估计增产10%,明年还将继续推广48%含量“大地之秀”复合肥,明年全村将有80%的农民使用该款复合肥,乐观预计最高可以达到全部使用。
永长村三社队长李来学告诉记者,今年使用土壤调理剂后,玉米出苗颜色正,比同时播种的玉米高约20厘米,玉米棒也比常规的大,作物抗病性强。良好长势的原因在于改善土壤环境,他的玉米搭配部分二铵和复合肥施用,明年考虑带头使用“大地之秀”复合肥,要以自身的使用让其他社员信服。另外,中心社帮助社员种植全程机械化操作,减轻了很多田间劳动。
永长村四社队长金士贤对记者坦言,他家里承包100亩地,今年预订了20袋土壤调理剂。对于中心社推广的产品,最初持怀疑态度,试探性地在未播种之前就大量施用,在未收获之前就已经看到了效果,明年会扩大使用面积。
(下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