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广袤的黑土地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而今年入夏以来,辽宁省旱情更甚。进入7月以来,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是1951年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小值,大部分地区已连续20天无有效降雨,十余个地市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从7月初开始,辽宁多地出现极为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记者从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7月1日到21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雨,平均降水量仅为12.7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了88%,比去年同期还减少60.9%。辽宁旱情持续发展,10天内农田受害面积迅速增加了10倍,目前农田受旱面积已达到了1953万亩,全省有23.08万人、2.73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饮水困难人口是去年同期的5倍。据辽宁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辽宁省降水量比多年气象均值少35%,而今年新一轮干旱来袭,目前已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截至目前,全省水库蓄水35.7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33.25%。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了全省土壤失墒加剧,目前全省农田土壤含水率在8%以下的地块已经达到了四百一十多万亩,大连、鞍山、营口、盘锦、锦州等地区的旱情也相当严重。记者了解到,以大连为首的辽南地区是全省旱情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旱情为60年不遇。据了解,目前辽宁省级相关部门已派出多支抗旱工作组奔赴受害地区,现场指导和服务地方做好抗旱工作,并组织各级水利部门和一万多名水利员、水管员、库管员及时启动拦河闸坝等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确保及时地发挥抗旱效益。
7月19日,记者从北京乘车前往沈阳。当记者乘坐的列车驶离北京进入天津、河北地界时,窗外的雨正不大不小地下着,偶尔还能够看到几道闪电、听到几声雷声,看来河北省东部地区并没有受到旱情的袭击。列车一路东行,行至秦皇岛市一带,已经完全找不到降雨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火辣辣的阳光直射。车出山海关进入辽宁省,记者开始了细致的观察。
记者从列车上向下望去,只见辽西地区的大部分农田种植的是玉米,由于玉米已经长到接近一人高,玉米叶子将裸露的地面覆盖住,因此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干旱的土地。然而记者从该地区玉米的长势来看,就能够对当地的旱情做出粗略的判断。记者看到,部分地块的玉米尚未成熟就已经枯黄,可见当地的旱情已然非常严重。不仅是玉米,旱情对辽西地区的经济作物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部分地块种植了苹果树,有些幼树明显能够看到大范围枯黄的叶子,而成年果树目前正处于坐果套袋期,严重的旱情使得套了袋的苹果看上去异常干瘪。记者原本以为水田的旱情会缓解一些,可谁知水田的旱情依然严峻,记者看到部分水田已经看不到水的存在,有些农民正在紧张地对水田进行灌溉。农作物尚且如此,野生的树木则更加难以幸免,记者观察到,路边的野生树木早已失去了郁郁葱葱的绿色,三五成群的树木中,总会有一两棵已经枯黄。
在观察的同时,记者还粗略地记录了辽宁省内沿途经过河流的水文情况,记者发现,辽宁省内的辽河、大凌河、小凌河、连山河、六股河、绕阳河、强流河、沙河、烟台河等河流均出现了浅流或断流的现象,在这些河流的河道内,能够明显地看到河床和河底裸露的岩石。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记者将在辽宁省内进行多点化详细报道。
黑山县 旱情导致减产一半
在辽宁省黑山县,“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东北运营中心主任兼黑山县中心社社长孙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他的脸上显得一筹莫展。孙野告诉记者,截至7月21日采访当天,该地区已有近20天没有降雨,在该地区的农田中,低洼地块受灾相对较轻,但山地和沙土地受灾严重,预计山地和沙土地作物减产可达50%左右,如果5天之内再没有有效降水,这些山地和沙土地的作物有绝产绝收的危险。从当地的种植结构来看,当地作物以玉米和花生为主,而这场旱灾对于玉米生长期的影响是严重的。从地形上来看,这一地域内的山地不多,但沙土地比较多,沙土地的玉米大幅度减产已成定局。
孙野向记者坦言,当前阶段抗旱面临的问题是,省内气象部门预备了数百发人工增雨火箭,几十台人工增雨发射车整装待发,然而现阶段天空没有足够厚度的云层,增雨火箭无法发射。如果类似这种程度的旱情继续发展下去,黑山地区的农作物只能坚持10天-15天,从农民收入来看,如果继续干旱下去,大田作物每亩地至少损失1500元-2000元。哪怕是现在下场雨,该地区作物总产量也会减少50%左右,在整个黑山县中心社,不论是社员还是普通农民,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旱灾基本上是听天由命。
导致农民听天由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前作物生长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玉米已经长到一人高左右,这样的作物高度直接导致农田灌溉无法进行。而本次干旱属于持续时间长的大面积干旱,现在辽宁省西北部的朝阳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绝收。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从农田的全景来看根本看不出干旱,但是实测土壤含水量就能够发现,整个辽宁地区土地的含水量极低。更为“火上浇油”的是,该地区前几天最高温度高达35℃,近几天气温略有所下降。
孙野还向记者分析称,从农资角度来分析,本次旱灾导致了农民蒙受严重的损失,来年的农资销售定然会出现大量赊销的问题。为了缓解农民明年购买农资的资金问题,合作社正在积极同银行合作,帮助社员联系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在农资方面的资金投入问题。孙野总结称,在当地本次旱灾属于十年不遇,从农时上来看,此时恰好处于作物的扬花期,旱情对作物的开花授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作物最需要水分,而旱情的来袭对于作物无疑是致命的。
阜新市 辽西北与毗邻内蒙地区同时受灾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阜新中心社社长肖延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地区的所有种植户面对这场罕见的干旱都无能为力。从夏至到记者采访时,阜新地区仅在6月28日下过一场阵雨。入夏以来的这场干旱,与春天刚播种时的干旱不同,这场干旱直接导致农田无法补种,阜新地区的部分农田有很大的绝产绝收危险。在该地区,部分社员和农民为作物投保了农业保险,近几天很多地块的农业保险已经生效,面对合作社进行的规模种植,肖延宏希望农业保险的理赔力度会向合作社规模种植倾斜。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