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终端经销商被困资金链

《中国农资》记者 刘 颖

   本周关注

   由于下游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厂商提前铺货在今年表现得更加迫切,小麦备肥已然陆续启动,厂家按照全国客户需求量生产,以避免货物积压,各种类型的经销商会议也相继召开。虽然上半年的政策没有即时对当季市场造成影响,但这种延迟反应在秋季市场得到了体现,市场整体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将近100元/吨。本季,资金问题仍旧是下游经销商备肥的最重要的阻碍之一,无论丰收歉收,赊欠一直是化肥销售的顽疾。

    资金问题成为阻碍

    虽然今年河南小麦丰收了,收购价尚可,但是由于收购的条件更加严格,使得大部分农民不愿降价销售,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连锁反应就是终端经销商没有回款—二级经销商没有回款—一级批发商没有回款。有农资人表示:“不管农民手里有没有钱,化肥赊销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习惯,改变这样的习惯还需要很长时间。”河南省唐河县丰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陈建华对此也非常无奈,他说:“农资市场现在越来越难做了,虽然政策利好,但是资金链是个主要问题,因为当地农民目前惜售,无法归还上半年的货款,所以一大部分终端商资金链是断裂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地多数经销商都会选择减少自己的小麦备肥量。”

    强烈呼吁净化市场

    老农资人对于现在的农资市场既心酸又无奈,他们怀念那个没有假货泛滥的年代,现在各地方每个季节都会有新厂家推销新肥料,小厂因为没人管、没人查、没人问“三没”情况也算是当地“一霸”,许多正规厂商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价格战打得非常惨烈。陈建华说:“小厂家因为采购的原料质量不稳定,所以产品比正规品牌的要便宜些,有些农民就贪便宜买了,且下游销售情况五花八门,有些农民因为人情关系或者霸王肥也只能承受,总之是市场乱象。”农资人马先生表示,农民的种植情况也决定着他们的选择,种植经济作物都比较信任品牌,种植传统作物的基本延续以打工为主、种地为辅的模式,收成多少农民也都无所谓。然而从事传统作物的农民占多数,无形中助长了小厂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正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贪便宜的农民就没有小厂的存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