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201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第一分论坛在格尔木会议中心一楼东厅举行。大会就钾盐钾肥行业的生产与贸易,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国家政策解读与互联网等问题展开讨论。
河北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俊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研究员王敏、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茂雄和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凌萍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国内外的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家等150余人参与此次大会,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处长付炳其受邀出席大会。
此次论坛的高端访谈环节由中国农资传媒资深记者张番主持,探讨问题主要涉及行业生产与贸易,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互联网环境下农资电商的发展等。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文通钾盐集团、湖南省中南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参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钾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整体形势保持良好,生产企业更加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国内外贸易趋于平稳,农资电商扮演的角色不断加重;技术攻关捷报频频,企业、行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生产形势良好
重视综合开发
众多钾肥生产企业表示,近年来,我国钾肥生产形势良好。格尔木藏格钾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萍表示,藏格集团发展迅速,得益于对察尔汗铁路以东13家企业的整合和公司固转液技术的实施。目前公司设计产能可达到每年200万吨。她认为,国家应该从政策方面继续给予企业支持,大力保证钾肥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工艺,提高钾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确保我国的钾肥自给率保持在60%以上。
在产品矩阵上,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凌萍介绍,中信国安制定了“3+N+1”产品发展战略。其中,“3”是指中信国安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三种钾肥产品为主,“N”是指实现大颗粒结晶体硫酸钾镁肥以及高附加值的钾镁肥复合产品等,“1”是指未来2年内将成为全国最大锂盐生产基地。她说,公司沿着既定策略发展,努力形成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镁肥为主,结晶硫酸钾镁肥等品种共存的格局,力争将西台吉乃尔盐湖打造成为国内第一的锂业生产基地和硼盐生产基地。据悉,中信国安是国内第一家卤水生产硫酸钾镁肥的企业,是硫酸钾镁肥国家标准(GB/T20937-2007)的主要起草者,目前形成了以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产品为主的钾肥产品结构。
很多企业在开发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研究员王敏指出,青海盐湖主要表现在低品位钾资源回收等方面。低品位钾资源包括低品位固体矿石和废弃尾矿,盐湖集团通过溶采—蒸发—加工等技术,可大幅度提升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资源服务年限。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察尔汗、巴仑马海盐湖低品位钾资源的开发。同时,在青海节能环保新能源方面,她建议,应加大太阳能光热资源的利用,通过光能、热能、机械能和电能的转变,达到资源与能源的结合,实现当地经济循环发展。
贸易健康发展
电商添能加油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文好表示,公司在2014年建立了“7621”的运营模式。“7”是指7家直供商,“6”是指6大运营公司,“2”是指一家代理和一家包销,“1”是指1个开放市场。该策略在规范市场、稳定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起到积极作用,并为盐湖集团在营销渠道建设上节省成本,同时倒逼企业产品定价机制的形成,促使市场价格体系的建立,使盐湖集团的价格导向向客户的价值转变。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钾肥部经理郭强总结,钾肥绝对价格的高低、国内需求的变化和国内钾肥产能的增长等因素都会影响国际钾肥进口。中化是我国进口钾肥和出口钾肥平衡经营的贸易公司,他表示,中化有信心也有能力保障我们国内钾肥进口的持续稳定状态。
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钾肥部经理王蓓表示,国际钾肥与国内钾肥供应商是一种合作、共赢、学习的关系,双方要抱着相互补充的心态参与市场竞争,她更希望彼此在稳中求新、稳中求进的态势中发展。
同时,农资电商正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湖南省中南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世明说,中南大宗是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更准确的定位是“立足现货贸易、服务现货贸易、为三农服务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自2009年成立后,公司充分整合各大股东的优势资源,以化肥、农产品的线下贸易为基础,通过引入专业服务供应商,将线下贸易与线上电子交易、仓储物流服务网络、金融融资服务体系、质量溯源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模块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电商服务,包括交易交收、仓储物流、金融融资、信息支持等。他认为,准确把握三农需求,真正为三农服务,是农资电商能够成功的关键。
北京方寸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兆熊同意这一观点。他表示,新形势下,农资电商必须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强调农民用户体验,全方位提供系统的服务。该公司正是主要提供农资电商的技术支持,面对企业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专属服务。
技术升级换代
竞争力趋强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
河北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俊生对两段转化法新工艺制取硫酸钾充满期待。他指出,现有的硫酸钾全部采用氯化钾与含有硫酸根的原料(硫酸、硫酸盐或硫酸盐矿物)加工而得。两步硫酸铵转换法新工艺将二段反应得到的钾母液与硫酸铵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配置成浆料,在一段转化器中完成反应,将得到的上清液冷却后得到副产物氯化铵钾和铵母液;将铵母液升温至一定温度,与铵母液、氯化钾和钾洗液按一定配比送至二段转化器中,反应得到上层清液即钾母液,固体为粗钾;将粗钾加入水洗液分离得到产品硫酸钾和钾洗液。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工艺的氯化钾和硫酸铵消耗定额与其他工艺相近,但蒸汽的消耗量与其他工艺相比降低至1/6-1/2,体现了新工艺的节能特色。
冷湖滨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则专注硫酸钾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该公司董事长何茂雄强调,滨地集团的硫酸钾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盐田工艺、氯化钾工艺、软钾镁矾工艺、硫酸钾工艺四大部分。整个工艺过程中包含3个突出的特色和创新:硫酸镁矿的高效利用、高效结晶器的率先使用以及硫酸钾母液的高效利用。在硫酸镁矿的利用方面,滨地集团将硫酸镁、硫酸钾母液、氯化钾、钾混盐以及水进行混合,生产硫酸钾镁肥。此举大大提高了盐湖硫酸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了硫酸钾生产所需的原料来源。在硫酸钾母液的利用方面,滨地集团将部分硫酸钾母液导入氯化钾和软钾镁矾(钾镁肥)的洗涤槽中,将其中的氯化钠杂质溶解到溶液当中,以此提高硫酸钾产品的质量。同时,滨地集团率先引进高效结晶器,此举在青海地区尚属首次。该结晶器集转化、结晶、加热、冷却于一体,使硫酸钾在转化的过程中晶体不断长大、纯度不断提高。
文通钾盐集团副总经理李强强调,一个企业要想进步,除了自己不断努力,还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很多年前,文通集团就摒弃泄露核心技术和秘密的顾虑,兼顾行业整体的发展,曾多次邀请同行企业来厂参观交流。同时,文通集团在闭路循环体系上下大功夫,有效消除了化工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确保文通集团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能够一直保证稳健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