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棉花生产已进入中期管理阶段。该时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棉花病害、虫害、灾害多发时期。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长江流域棉区气温平稳、光照充足、雨水均匀,棉花苗情长势总体较好。长江流域棉区肥料的把控应遵循“三结合”原则,即以长效和速效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结合、化肥和有机肥结合。此外,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做好蕾期和花铃期棉花生产工作,切实抓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
合理施肥。各地要因时因地因苗合理施肥。及时追苗肥:对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视苗情早施、轻施苗肥。肥料选择以长效和速效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结合、化肥和有机肥结合为佳。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见花即施第一次花铃肥,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或45%复混肥25公斤。第二次花铃肥宜在7月下旬施用,亩施尿素25公斤。注重盖顶肥:一般于8月10日-15日亩施用尿素7-8公斤,增强生长后劲,增铃增重。施肥方法上要坚持深施,杜绝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科学调控。一是在施第一次花铃肥、第二次花铃肥和打顶后5-7天时,分别施用缩节胺,以便适时化学封顶,提高中上部成铃率。对肥水充足有旺长趋势的棉苗,化控应以控为主,对长势较弱的棉苗化控宜以促为主。二是把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原则,灵活掌握打顶时间。三是结合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中下部老叶、赘芽等,减少无效消耗,充分利用最佳结铃期,多结优质棉桃。
防治病虫。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花铃期枯黄萎病、棉铃虫、棉盲蝽、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选准药剂,适期防治。枯黄萎病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控制病害发生蔓延。棉铃虫可采用菊酯类、有机磷混合类等农药防治,棉盲蝽防治采用35%硫丹或48%毒死蜱适时喷防,烟粉虱可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扑虱灵等药剂防治。
防灾减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常见灾害的抗灾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松土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并在棉花开花前搞好培土壅根,棉田实行高垄深沟,增强棉花防风抗倒能力。
(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