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6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记者手记


    法律作为一项社会规则,具有一定的普遍约束力,因此法律的遵守是具有强制性的。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否认同或者了解,法律都在无形中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从农资行业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消费主体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资行业的基层工作者对于法律还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概念,法律意识也相对较为淡薄。这也就使得在农资市场中存在着诸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人甚至是在无意识中就触犯了法律。因此,在农资行业进行普法教育,提高行业整体的法律意识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普法应该成为首推的大事,同时还应完善法律法规,使得许多善于利用法律漏洞钻空子的不法分子难以生存。就如同正文提到过的“商标审查期”的问题,在这9个月中不法分子明明发生了侵权行为却因为相关规定的缺失,没办法得到及时的惩处。因此,在面对懂法而不守法的不法分子时,农资人除了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还应该将自身维权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漏洞反映给相关部门,从而完善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农资作为农业生产最为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农资行业,无论是政策还是法规,都应该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安全。比如,呼吁已久的专项针对化肥的法律是否应该被相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对于规范市场,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伪劣、偷含量等不法行为相关部门是否应该针对农资行业的特点提出更为详尽有力的法律法规?这些不仅需要在行业内的农资人去思考,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因为没有安全规范的农资产品,就没有安全规范的农业产品,中国人的吃、穿、住、行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农业无小事,农资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自然也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请让农资市场在阳光下更为规范、稳定地运行!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