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把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并列在一起,但品牌故事和故事营销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吧。
山上有位高僧,大音希声,但总能用当头棒喝的方式让人迷途知返、豁然省悟,因此吸引来众多的信众。一位商场失败的商人来见高僧,说痛苦啊!高僧说那就放下;放不下啊!那你拿起杯来!高僧往杯子里加热水,溢出来了,烫手了,杯子“当”的一声落地了。高僧说:真痛了你就会放下了。谢大师!商人吹着手下山了。
一位情场失意的情种来见高僧,说痛苦啊!高僧说那就放下;放不下啊!那你拿起杯来!高僧往杯子里加热水,溢出来了,烫手了,杯子“当”的一声落地了。高僧说:真痛了你就会放下了。谢大师!情种也吹着手下山了。
这天来了位小伙子,说为屈居第二而痛苦。高僧说那就放下;放不下啊!那你拿起杯来!高僧往杯子里加热水,溢出来了,烫手了,杯子还拿在手里。高僧说:小伙子,你不按规矩出牌呀!原来这是位差一点夺得铁砂掌比赛冠军的武僧。
高僧用行为演绎一个场景,用情节体验来解惑别人,用故事来营销自己。故事的内在逻辑力量虽然很强大,但丰富的人性可能、复杂的故事环境,使故事的走向呈开放性。其营销结果会与当初的设计大相径庭。就是说,故事营销永远是个现在进行时,它随时随地要受到环境、对象的影响,会使你的营销结果走向“出轨”的可能。
为避免“出轨”,首先要尊重故事的内在逻辑。不能随心所欲用童话故事给成年人“洗脑”。这里就可以看出品牌故事的价值了。品牌故事是过去完成时,它是封闭的结构,是品牌成长中的经典,还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编排。不是这样的故事,就不可能对品牌打造建功立业;也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些经典故事,才可能成为品牌的基石、品牌的华服、品牌的剧本、品牌的台词。
但品牌故事不是品牌的终结,品牌也还需要不断增厚自己的土壤,增加自己的积累。这就需要在营销中运用故事,同时收集故事、提炼故事、升华故事,为活的品牌注入新鲜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讲,要建立一个品牌,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是不可能凑效的。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在谈品牌建设的一篇文章中呼吁:我们应耐得住寂寞。她说,很多时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会用最独到、最特别、最有价值的故事激发中国消费者的激情。但中国时装品牌讲故事的能力非常差,这是个大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拿出一流的产品,同时拿出一流的故事。
现在,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整个农资行业,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故事匹配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的品牌有吗?答案显而易见——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