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5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价上涨考验企业综合竞争力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本期嘉宾: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  徐春华

    嘉宾观点:

    电价上涨短期来说对于化肥企业无疑是阵痛,但是从长远来看,化肥优惠政策的取消对于行业的健康运行和合理精准的施肥方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需要企业做到的是,咬紧牙关,挺一挺,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对策,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面对国外市场的能源优势,我国氮肥生产企业也要苦练内功,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4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自2015年4月20日起,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将逐步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化肥生产电价优惠幅度小的地方,直接取消优惠;优惠幅度大的地方分步取消。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化肥生产用电均已上调,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涨,尤其是氮肥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我们都知道电价上调了,上涨后的电价对企业影响到底有多大?企业又是如何面对的?

    徐春华:之前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化肥用电存在一定的价差,调整之后电每千瓦时均上涨了约1毛钱,其中尿素的成本上涨最多,平均每吨上涨80—100元,磷铵每吨上涨10元钱,其他肥种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江苏华昌每年享受优惠用电约7亿千瓦时,经过测算,将会在2015年增加实际成本约7000万元,如果优惠用电在明年4月份全部取消的话,实际成本将会上涨2亿元。所以说,电价完全与市场接轨后,成本还将上涨,目前所有企业均在承受着压力,同时也在各自寻找各自的应对办法。

    《中国农资》记者:面对成本的上涨,企业是怎么应对的?

    徐春华:面对上涨的成本,各生产企业均提高出厂价,试图通过市场消耗一部分上涨成本,但是全国各地的市场不同,市场所能接受的能力也有不同。目前江苏省内尿素出厂价由之前的1630元上涨到1680元/吨,有的地区只能上涨30元/吨,山东地区的尿素出厂价由之前的1500元上涨到1560元/吨,并且价格存在小幅波动的现象,所以说完全靠市场消耗困难很大。

    《中国农资》记者:您认为电价涨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怎样的意义?

    徐春华:从短期来看,电费上调为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巨大。特别是氮肥企业,目前的市场正面临着亏损与盈利的临界线,本来有利润的企业根本没有利润可谈,亏损的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亏损,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长久看来,我国氮肥产能严重过剩,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让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想方设法通过技改等措施增强自身竞争力,适应当前的市场格局,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在电价、运费等特殊优惠政策逐步取消的背景下,恐将被市场淘汰。另外从历史的环保的角度看,之前我国化肥供应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国家才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化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在现有环境下,我国化肥产能供过于求,而且存在一定的土壤污染问题,通过优惠政策的取消,依靠市场的杠杆实现供需平衡的状态,同时也为科学施肥、精准施肥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中国农资》记者化肥价格上涨农民会受到影响吗?

    徐春华:我国每年都在对种粮的农民提供农资直补,并且每年补贴均呈不断增加的态势,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农民种粮,提高其积极性,有了这部分补贴,可以和逐步取消的优惠政策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实现抵消,从另一方面讲,化肥价格的上涨也会改变农民粗放式的施肥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恶化。

    所以说,电价上涨短期来说对于化肥企业无疑是阵痛,但是从长远来看,化肥优惠政策的取消对于行业的健康运行和合理精准的施肥方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需要企业做到的是,咬紧牙关,挺一挺,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对策,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面对国外市场的能源优势,我国氮肥生产企业也要苦练内功,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