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在诸多报道中,中新社发表的题为《习近平美国行官话民说话语方式充满故事性人情味》的报道最吸引我。从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是如何用两个小镇故事感动美国人的。习近平讲话的特点和魅力在此次美国之行得到了充分展示,他除了善于使用连老妪都能解的谚语简洁形象说明道理外,还敢于讲故事,并善于将具体而微的人物故事与这些宏大的主题和宏观的表达结合起来。既阐述了道理,又极具亲和力,对听众形成了独特的聆听感受。
2月15日,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并发表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中,习近平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鼓岭”故事。加德纳是美国加州大学一位物理教授,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建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1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一直念叨着“KULING”。教授夫人为圆丈夫之梦多次到中国寻访未果,后在一位留学生帮助下,确认“KULING”就是福建福州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报上看到这个故事后,立即将教授夫人请到鼓岭,圆了夫妇俩一个中国梦。习近平不惜浓墨重彩用550字讲述的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到场的美国人。
为了说明两国地方交流的源远流长和重要性,习近平2月17日在洛杉矶又讲述了自己父亲习仲勋的故事:“早在1980年,我的父亲作为广东省的省长就曾来过洛杉矶访问,还获赠象征友好的洛杉矶市的钥匙。第二年洛杉矶市和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市结为了友好城市,这也成为了我父亲任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这个故事大大拉近了习近平与美国民众的心理距离。
他的美国之行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镇,故地重游的习近平与当年接待他们的老朋友们重逢,回忆27年前的情景。他借住两宿的美国房东还回忆了习近平住下后寻找筷子未果的趣事。《华盛顿邮报》认为,习近平的艾奥瓦之行“是一次充满爱的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他温和亲切的一面。
讲完“鼓岭”故事后,习近平说: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可见习近平非常重视故事小中见大、通俗易懂的独特价值,并将故事运用自如,收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良好效果。不论是做媒体,还是做企业,都值得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