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4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故事的软肋——不精彩

《中国农资》 记者 赵光辉

    故事对大众传播的作用,对打造中国软实力的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去年11月的“中国记者节”晚会,记者们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把观众搞得泪水滂沱;如今中宣部又在媒体推出“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活动,中国农资传媒也将全年推出农资行业人物的精彩故事报道——用精彩的故事讲述一个个中国农资人行进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梦想与追求。

    但故事传播这种形式也有自己的软肋。第一,精彩的故事并不是俯拾即是。否则新闻记者何必跋山涉水?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记者不辞辛苦、沙里淘金发掘出来的。所以,“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活动对媒体记者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没有更加吃苦的精神、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贴近基层的作风,是无法发现精彩故事的。第二,故事的胚子很好,但缺少故事高手的慧眼和巧手,最终明珠暗投,人参卖了萝卜价,影响力大打折扣。

    人们都知道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墓地比邻而眠的那个孩子的故事。除了父亲失子之痛的感人外,它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被赋予了一种价值观,成为宣传契约精神的范本。在中国深圳,有位父亲带着孩子开了间面馆,平静幸福的生活从孩子丢失后彻底被打破了。为寻找爱子,他把小面馆盘出去后踏上了万里寻子之路。临行前,他对小面馆新主人恳求道:请帮我保留着寻子启事。万一孩子哪天回到这里,也能联系上他爸爸。后来妻子又给他生了个孩子,但他心底没有放弃找寻,每次经过深圳他都要到那间小面馆。主人换了无数茬,但那张孩子照片和父亲电话组成的启事还醒目地贴在面馆外墙上。不论是谁接了这个小面馆,都在传递、遵守着这个约定——让那招贴成为孩子回家的希望。快二十年了,这位父亲组建了一个寻子网站,帮助许多家庭找回了孩子。而小面馆外的寻子招贴还在源源不断给这位父亲希望的慰藉。

    我们的故事也很感人。但对比之下,还缺少新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和精神。现在我们在推动建设的价值观,倡导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建设的提出正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忽视与迟钝。相反西方的价值观通过故事化的传播,非常通俗易懂且打动人心,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深入基层采访、打捞好故事;同时要善于传播,摒弃实用主义的短视,为故事注入灵魂,将大国自信与新时代人文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根基扎牢,发扬光大。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