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转型元年,且行且珍惜
2014农资行业十大热词
《中国农资》张高科

   NO5:产能过剩

   事件 

   2014年,化肥产能过剩依然在加剧,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然而在河南宁陵,却出现了“新肥都”。4月25日,《中国农资》记者一行从高速刚进入宁陵县,就见公路两侧,史丹利、新都化工等化肥企业的广告牌赫然入目,甚是豪气。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已入驻史丹利、嘉施利、君信等一批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550万吨。加上商丘本土化肥企业的产能,商丘地区复合肥总产能约840万吨。实际上,肥都的扩张并不局限于此,后续企业还在陆续跟进,安徽司尔特、广东拉多美等公司还将陆续入驻宁陵。从规模上看,商丘地区的复合肥总产能将接近或突破1000万吨。

    观点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运用新技术,扶植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建立产业集聚区,通过这些规模企业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这在理论上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在市场潜力不明确、物流不配套的情况下,产能大量上马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NO6:土地流转

    事件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土地流转政策被正式提出,拉开了土地流转的序幕。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影响

    6年时间,在市场化大潮中,中国农资行业也在发生重大变革,土地流转政策无疑成为农资行业巨变的重要推手。纵观行业,一批农资企业正在积极地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旨在为农资行业的转型发展摸索一条成功之路。

    方向

    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并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实面对土地流转的加速,农资企业一直在谋求变革,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全面参与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农资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思路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必然会引领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找到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NO7:钾肥营销时代

    中国需求引发关注

    近几年,国际市场钾肥产能急剧扩张,全球性供过于求逐步显现。但是,中国尚有400万吨的需求缺口,中国市场800万吨到1200万吨的需求量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了国际供应商的视线。

    国际变化

    2013年合作近8年之久的BPC销售联盟破裂。2013年12月,加钾成立新加坡加钾国际私人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以更有效的方式增强与中国客户关系,帮助加钾促进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客户关系。2014年4月16日,新加坡加钾国际私人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开业,这将更有利于加钾进行市场调查,提高业务发展和促进加钾在中国的销售。

    国内企业积极应变

    2014年3月,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分设五家销售分公司。毫无疑问,钾肥行业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NO8:耕地质量

    201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针对耕地土壤质量,提出“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2014年3月的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在《关于实施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提到,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已达5000多万吨,超过世界总用量的30%,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年施用量达到140多万吨,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导致我国至少2-2.4亿亩耕地受到严重污染。2014年11月,农业部表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

    影响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是保障。未来一段时间,改善耕地环境、加快污染治理将成为各环节着力的目标,化肥用量减少、提高肥料利用率将是农资企业发力的方向。与此同时,与之核心内容相配套的一系列农业相关法规、政策、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影响未来农资产品研发方向和企业战略的深度转型。

    NO9:新三板

    根力多

    2014年8月26日,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泰宝生物

    2014年9月18日,泰宝生物顺利登陆“新三板”。

    帝益肥

    8月28日,郑州帝益肥业生态保护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郑州正式创立。据了解帝益肥已于2014年5月1日启动新三板上市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趋势

    新三板对于农资企业来说虽然新鲜,但并非遥不可及,尤其是对拥有一些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新三板是通向资本市场的最佳途径。

    NO10:农资电商

    事件

    2014年,农资行业复合肥、农药制剂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电商模式,诺普信增发项目将建O2O 平台,而辉丰股份则营运农药电商平台农一网,进行农药电商的实践探索,芭田股份参股了专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检测系统的金禾天成。与此同时,“京东买化肥”、“阿里巴巴百亿进军农资电商”的标题也在充斥着财经媒体的头条。

    观点

    由于农资使用需要专业知识指导,且目前农资分销体系尚待完善,因此电商完全取代传统经销商的可能性并不大,农资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的商业模式不会被颠覆,但互联网信息处理、传递优势可在农资分销、服务效率提升上发挥重要作用。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