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供销合作总社:
农资物联网成为大数据平台
一网多用的平台
无锡市作为总社“农资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化试点城市,率先根据总社颁布的《农资商品电子代码编码规则》,对无锡农资公司经销的农资商品完成了商品信息码的编制,同时组织开展区域农户、种植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基本数据的采集工作。无锡农资公司在直营店和部分加盟店形成区域农资商品“销售有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的质量可追溯机制。
借助追溯平台,无锡市供销社与无锡市农委合作,建立了无锡区域测土配肥数据系统,在经营服务网点随时可以获取无锡区域内相应地块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肥料的种类、数量,或选择适合某个地块种植的品种,提高精准施肥和田间管理水平。另外,开发了无锡地区农作物病虫害查询诊断系统,农民及农技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361种病虫害资料进行查询比对,庄稼医院专家系统会为农民提供相应的用药建议和详细的防治方案,以从源头控制因不当用药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对农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确保企业农资商品经营流程合理化、透明化,降低了农资流通成本。一方面无锡市供销合作总社把农资商品和区域农副产品的销售结合起来,满足了农业用户对农用物资相关消费需求,提供农业资讯服务。
产业园与示范基地连成一体
根据供销合作总社对“农资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的总体要求,无锡市供销社在无锡市光电新材料产业园内规划建设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国家农资物联网产业园”,在中科院支持下,建成以农资质量追溯、农资知识服务、农资企业智能管理、农资信息化服务等系统示范应用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农资物联网”产业园和应用示范基地。同时,并对无锡市农资、江阴市澄农农资、无锡市天信农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区域“农资物联网”推广应用骨干农资企业,对60%的直营和加盟店添加农资物联网应用设备,推进无锡区域“农资物联网”闭环系统。
农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无锡农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企业应用管理信息化能力、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
中国种子集团:
构建种子全程防伪追溯体系
构建全程种子质量追溯系统
通过参与农资物联网示范与应用项目,中种集团在育种研发环节完成了常规育种研发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数字化表型信息采集设备的研制和试点;在繁种环节完成了制种基地数字化管理决策系统、农田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在营销环节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种子防伪追溯体系建设。
在种子收购、加工环节利用批次管理实现基地到产成品的追溯管理;在加工、销售环节借助物联网技术,利用农资二维码进行产成品的出入库管理,实现了从种子企业到最终用户阶段的防伪追溯管理。在销售端,中种集团将农资编码印刷到种子包装袋上,提前将产品信息登记到农资物联网系统中,种企在加工及产成品出库过程中将条码扫描并通过网络将扫描信息导入农资物联网系统中,生成产品流向记录。
创新思维和模式
种子企业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就能占领行业的至高点。物联网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对现有农资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和提升。因此,中种集团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经营推广网络优势,通过国有龙头企业的示范为种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选择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作物种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展应用示范,构建我国种业信息化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形成品种育繁推信息化、企业和科研单位相联合的产业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我国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技术升级和国际竞争能力提高,为我国种业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做贡献。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农资经营延伸至农业服务
追溯码成为放心产品标志
在2012年总社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中农立华与中科院启动了农资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2013年下半年又启动了蔬菜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中农立华选择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资企业进行质量溯源防伪与服务技术示范、农资管理与流通智能服务云平台应用示范。从目前应用成效上看,农民在购买产品时,也开始树立附有防伪码追溯码的产品才是真正放心产品的理念。
同时中农立华目前已与寿光市及周边地区的5个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总面积达3000余亩)签订合作协议,并为三个蔬菜生产基地配置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控追溯系统。依托二维码为载体,以种植生产的详细登记信息为基础,从源头抓质量,详细记录种植过程中的选种、施肥、施药、仓储、运输全过程信息数据,从而达到全面质量安全监管。
农资物联网可拓展食品安全平台
2015年中农立华计划签约 5000座蔬菜大棚,通过农资-农技-农机-安全追溯的一体化服务,再增加覆盖范围到 15-20个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实现覆盖面积5万亩,配合明年寿光市政府“蔬菜基地准出”计划。下一步,中农立华将启用推广智能化订单与采收管理,分拣、包装管理,智能化冷链车辆管理,智能化配送系统。采收管理系统负责调取并分析蔬菜交易中心订单,自动生成采收计划,工作人员根据订单采收,可提高采收效率60%,避免盲目采收造成的农产品损耗与存储消耗,最大保证农产品新鲜度。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资企业的物联网突破
构建农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2014年初,辉隆股份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合作,以蚌埠市辉隆科技产业园项目为基础,从农资生产源头抓起,试点二维码溯源防伪系统。辉隆五禾复合肥生产项目,按照农资EPC编码规则,印制了具有五重防伪功能的二维码标签,每一袋肥料都有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产品灌袋缝包后,经过流水线扫描设备自动识别,系统对应写入相应的产品信息,通过机器人码垛车旁边的传感器再自动匹配吨网兜RFID标签,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上传;出库时考虑批零兼营的需要,既可扫描吨网兜RFID标签也可扫单袋二维码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电脑联网查询、拨打400电话等多种方式对产品真伪进行验证,并可查询到产品规格、型号、生产日期、质检情况等信息。
高标准要求注重细节管理
在实践中,辉隆农资产品在出库时使用匝带式RFID标签标签。在装卸、循环使用过程中损耗大,另外需用手持终端设置客户信息并逐一扫描,特别是单包扫描时非常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辉隆正在与标签生产企业协商进行个性化订制。
目前溯源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消费者查验农资真伪的问题,但在优化物流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发挥。比如:肥料配送时,经常出现几家客户拼一车货,二维码不能准确定位客户;配送拼车、规划路径只能靠熟悉区域网点的人员凭经验安排,因此辉隆正在考虑把溯源系统与网络电子地图有机结合,实现物流路径规划和流向跟踪的自动化。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质量追溯让农户买得放心
苏农集团以前通过在包装袋上编印合同号、统一编码、印制防伪标识等手段进行了农资质量防伪,2013年又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农资质量防伪追溯技术。基本不改变原有生产线结构,就可实现生产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信息互联互通。目前,苏农集团选择农资质量问题比较多的复合肥品种,在苏农主要直营店进行了农资质量追溯示范试点,真正建立起农资商品质量可追溯机制。
智能调度让老户用得及时
苏农集团的农资商品配送管理与全程跟踪系统由车载终端模块、移动通信系统与监控中心三大功能模块构成。苏农集团将无锡、新沂、常州、张家港、兴化、淮安、沭阳、吴江等市县8大区域配送中心作为农资物流配送与智能调度示范基地,重点示范农资从采购、仓储到运输,以及最终的商业流通、配送的各个环节的可控、可知与可视化;同时对示范物流过程的仓储、加工、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统一智能调度,通过线路网络规划、线路优化等智能化算法平台对物流资源进行批量优化。
科技服务让农户提升技能
苏农集团还在物联网平台上开发了农资科技知识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已有的农业专家系统,结合本地的土壤肥力、资源条件、经济效益推荐种植品种;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的需要、结合农田肥水和环境条件,计算并推荐施肥方案;结合作物的病症表现,识别病虫害的类型,推荐相应的防治方案及措施。该系统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手段将个性化的农技服务信息发送提供给用户和农户。
今年以来,苏农集团通过农资溯源系统、苏农电子商务平台、ERP管理系统、手机外勤助手、协同办公系统,将现有连锁网络、互联网、手机网络融合,实行“三网联动,全网服务”。目前,苏农电商交易平台交易额突破1.3亿元。“苏农连锁”微信公众平台,免费为农民提供作物栽培技术知识,为各地苏农连锁店和经销商提供市场分析、趋势预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