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个物联网思维

郭兆熊

    互联网火了,电商火了,物联网也炒了几年了,在农资行业还没有很好的案例,所以还在继续炒。能不能炒热,啥时候炒热看不清楚,估计也不会太远了。

    笔者对物联网的理解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让生活中的人和人、人和物都产生某种关系。有一天几个朋友聊天,说到富豪的别墅如何如何,有位友人便说,他们那别墅太小了,要住就住天安门后面那座别墅,把别墅扩建一下,景山包进来,护城河设上三道喷泉,喷泉高度达到150米,喷泉的喷射时间按照PM2.5指数实时启动,到时候参观还不收门票。但是不收门票不等于不收费,要求每看一个文物,收一次钱,大家进门登记,出门结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每件文物后面装一个摄像头,只要眼睛盯住了超过3秒,就算看了,不看不收。于是大家指责这家伙太黑,比收门票黑多了。

    细想一番,其实这种计费方式能让人感到物有所值,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各喜欢什么,然后根据关注度最高的产品开发出相应的仿真纪念品,投资公司还可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投资品,后台数据可分析出很多市场需求,那么别墅还担心管理费用、维修费用吗?

    说完大家都明白了,这不就是个物联网的思维嘛!无关系的事物产生关系,通过免费吸引了一批人,再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需求,产生共性的和专属性产品,反过来支持免费系统。

    推而广之,目前国内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除了打电话预约、身份证登记,其它方面又做了多少深度分析呢?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带来了更多的人流,如果不把这些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分门别类,开发出适应消费者喜欢的产品,那不还是增加国家负担吗?博物馆养活自己未必只靠门票或出租门面做商业用吧?

    眼下互联网时代都在竞争用户,即时交流工具、浏览器、导航这些行业都在不断搜集、不断分析、不断开发新产品。那么我们博物馆就不能参与进来吗?

    农资行业已经和互联网对接,我们是否还有更深入的工作没有做呢?未来农资电商发展是否需要前期的数据分析呢?什么地方准备什么货、多少货,这很关键。因为季节性强,补货不易,若销售不完,退货也是问题,这些数据从哪来,做农资电商的你要搞清楚呀!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