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明春氮肥市场或将迎来暖意
——2014年国内外氮肥市场回顾及今冬明春市场走势预测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当前,我国经济仍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化肥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尤其今年,化肥市场低迷、无序竞争严重,氮肥价格一降再降,企业亏损严重。尽管国家对今年化肥出口政策有所放宽,出口量明显增加,但出口权没有掌控在我国手里,外商借机做空中国氮肥市场,扰乱了国内市场。市场充斥着迷茫、恐慌和无奈。今冬明春,我国氮肥将何去何从?本报记者日前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营销工作会议上得到了相关信息。

    低迷仍成主旋律 过剩产能并非主因

    今年我国氮肥市场的低迷前所未有,迷茫和恐慌弥漫市场:生产企业竞相降价,不计成本地无序竞争;产量下降,合成氨、氮肥、尿素产量首次出现拐点;国内氮肥产量扣除出口量,低于工农业需求,可以说供应小于需求,消耗一定的社会库存;企业出厂价大幅下跌,1-8月份尿素平均出厂价比去年低400元/吨左右,8月份以后与去年持平;出口量虽然增加,但是出口价格低于国际主流价格。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年1-9月氮肥行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42.3亿元,去年同期行业盈利35.2亿元,同比下降220%;在此期间,亏损企业164个,亏损额95.0亿元,同比亏损增长66.9%;行业亏损面达到49.4%。

    按照协会的推算,今年我国氮肥出口量猛增,实际产能贡献率低于往年,为什么今年国内的氮肥市场依旧低迷?首先,在生产层面,国家上大压小和向资源地转移政策的实施,加上新型煤气化技术突破,内蒙、新疆等煤炭产地新建大型尿素装置建设迅速,落后产能不能相应退出。近几年,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大,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生产企业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对低迷的市场无力回天,面对流通经营积极性降低,只能靠降价这种办法应对;不少企业被迫降低生产负荷,压低产量,自去年以来氮肥行业开工率基本维持在70%-75%,但仍难以抵消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对市场缺乏正确分析和认识,企业信心不足,靠竞相降价来促销,导致价格一降再降。

    而在流通环节,经销商层面的蓄水池作用开始减弱。近几年,市场的固有规律被打破,淡储价格往往高于旺季价格,流通企业对未来市场难以预判,经营氮肥积极性严重受挫,不敢也不愿储备,流通环节蓄水池作用明显减弱,加剧市场波动,放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作用。市场无序竞争,价格变动频繁,加剧市场的观望氛围,助推价格下滑。四川汇力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力表示,近些年经营尿素的风险陡然增加,氮肥成为一块不得不去经营但是风险指数又很高的“烫手山芋”,平均下来,全年经营尿素的实际效益基本亏损,同时行业内的一些生产企业缺乏诚信,使得经营层面的积极性下调。

    同时在出口的环节上,国内的大型生产、流通企业对化肥出口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出击参与国际贸易,没有承担起出口主体的作用。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张天才处长表示:出口主动权掌控在外商手中,企业间缺乏协调和合作,不能形成一个拳头,为外商左右中国的氮肥出口、做空中国提供了条件;少数企业缺乏全局观念,只看眼前自身的困难,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外商。更为严峻的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尿素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贸易规则完全由对方制定,这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化肥出口关税实行淡旺季窗口期,不利于出口贸易,也是外商能操控中国尿素出口的因素之一。

    落后产能退出加速 明春市场资源量将好转

    告别2014年的迷茫,2015年国内氮肥市场或将有所好转,好转的主导因素是落后产能退出的加速。由于政策调控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氮肥新增产能明显减缓,竞争力不强的产能加速退出。第一,天然气价格将有调整,部分气头产能被迫退出。目前我国气头尿素企业41家,产能2236万吨,占尿素总量的27.7%。未来政策的方向是保留一批作为调峰,退出一批、改造一批、转产一批。估计将有1000万吨尿素产能陆续退出。第二,市场的淘汰作用明显显现,一批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能耗高、成本高的装置正在加快退出。今年全年新增尿素产能610万吨,退出500产能万吨,仍有长期停产产能400万吨,到今年底,尿素有效产能降到7700万吨。

    值得业内关注的是,2014年1-9月份国内合成氨、氮肥、尿素产量均有下降,预计今年合成氨、氮肥、尿素产量均会出现拐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高力介绍,今年氮肥的拐点将会是历史性的拐点。近10年来,我国氮肥的实际产量都呈递增的状态,但是今年却停止了增长,出现了下滑,这说明我国氮肥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已经开始奏效,出现了实质性的进展。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氮肥工业的严寒才刚刚开始,不过也有人认为明年的化肥出口关税将会有所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落后产能的退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尿素807.6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出口253万吨,增幅45.8%;其他品种除硝酸铵出口略有下降,其他品种,如硫酸、氯化铵、磷铵、NP二元肥等出口都有增长;预计全年尿素出口1000万吨,比去年增加出口200万吨左右。如果2015年的出口政策再有放松,出口量还将上涨。

    综合来看,协会预计今年尿素产量减少100万吨,出口增加170万吨,工业消费增加150万吨。今年除消耗原有库存外,还会减少结转到明年的资源量。今年比去年国内尿素资源量预计少400万吨。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相关人士透露,明年农业刚性需求不会有大的改变,消费量不会低于今年。明年我国农业需求氮肥3150万吨(折纯N),需求实物尿素4380万吨左右,与今年持平;工业需求会有所增加,主要是板材增长、锅炉烟气脱销等对尿素需求增加,预计增加150万-200万吨。

    总体来看,由于今年产量下降,出口量增加,工业需求增加等因素,明年春季市场资源量会低于今年水平。明年春季,氮肥供大于求的矛盾不突出;产品增支因素增大,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加上农业政策的利好因素,如果气候没有明显不利影响,氮肥市场形势是比较乐观的。

    加强行业自律  创新出口模式

    提到出口,今年尿素出口带给全行业反思和启示。对印度今年三次招标的结果,国内的生产企业很无奈,也难以平静对待。

    6月18日公布招标结果,有27家贸易商投标,最低报价是印度Aries公司,到岸价266美元/吨,相当于FOB价248-249美元/吨;7月21日公布第二次招标结果,到岸价低于278美元/吨的货源量达到150万吨,大部分货源来自中国,相当于我国FOB价258-260美元/吨;9月17日公布第三次招标结果,22家贸易商投标,总量178万吨,中国货源占160万吨,最低到岸价302.77美元/吨,相当于我国FOB价290美元/吨。

    前两次招标,外商做空中国市场意图明显,少数企业低于成本对外倾销,负面影响很大。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组织起草了“尿素出口自律公约”。在广大农资企业的支持下,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第三次招标价格基本与国内市场价格接轨,但仍低于国际市场主流价格。

    为此,协会提出倡议:正确认识化肥出口的重要意义,大型生产、流通企业率先参与出口贸易,培养一支精通出口业务的团队,成为出口贸易的主体;各出口企业加强协调与合作,推进出口协调机制的建设,完善出口协调轮值主席制度。用行动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规则的制定、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话语权,提高出口产品效益,稳定国内市场;坚决执行行业制订的“尿素出口自律公约”,绝不允许低于成本对外倾销,坚决执行出口贸易合同,保证出口产品质量,用行动维护我国化肥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形象;大型生产企业集中的地区,要加强联合,创新出口模式,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出口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淑兰表示:除了出口,国内氮肥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剧了市场的低迷和困惑,每个企业都深受其害。要促进市场回暖,必须从规范市场秩序入手。当前,农资行业十分困难,厂商携手、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是最好的出路,诚信是合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有序的农资市场。

    每个企业都要用行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行业进步的需要,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坚决反对不计成本、竞相降价、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希望成本低的企业坚持售价不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成本高的企业不低于企业成本销售。

(下转A7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